![图片[1]-10六充与天地中的阴阳之道-善米](https://shanmi.online/wp-content/uploads/2024/12/微信截图_20241230134557-1024x562.jpg)
内经中是怎么阐述皮、脉、肉、筋、骨和脏腑与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灵枢·经脉篇》讲:“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肝气热,则…”“脾气热,则…”“肾气热,则…”。
“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少阴者心脉也,心者脉之合也…”“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
![图片[2]-10六充与天地中的阴阳之道-善米](https://shanmi.online/wp-content/uploads/2024/12/图片1-67-1024x679.png)
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不仅肺主皮毛,手太阴也主皮毛。脾主肌肉,足太阴也主肌肉。肝主筋膜,足厥阴也主筋膜。心主血脉,手少阴也主血脉。肾主骨髓,足少阴也主骨髓。那么人体的十二正经是归天之六气所主,人体的五脏六腑是归地之五行所主。六经病皮、脉、肉、筋、骨和天道有关联,五脏病皮、脉、肉、筋、骨和地道有关联。从表而里由浅入深,其中每一层就像是天地合其气而冲气以为和的结果,应属于中气人道。
![图片[3]-10六充与天地中的阴阳之道-善米](https://shanmi.online/wp-content/uploads/2024/12/图片2-53-1024x698.png)
那么皮毛层是天道的手太阴与地道的肺脏冲气以为和的结果,肌肉层是天道的足太阴与地道的脾脏冲气以为和的结果,血脉层是天道的手少阴与地道的心脏冲气以为和的结果,筋膜层是天道的足厥阴与地道的肝脏冲气以为和的结果,骨髓层是天道的足少阴与地道的肾脏冲气以为和的结果。
一个天道一个地道,一个天道一个地道….就像大树的年轮一样随着时空的位移而造化。所以一切万物都在天地造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时空节点和层次。皮、脉、肉、筋、骨为病,我们就要看究竟是天道的问题,是地道的问题,还是人道的化合问题。
《灵枢·经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以上是内经对十二经水的描述。《灵枢·本藏》:“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灵枢·经水》:“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
以上是内经对五脏六腑功用的描述。由上我们可以知道,谷神生于五脏六腑而散于营卫,是一种相对由浊而清的过程。而六腑通过受纳谷气的推动把“精神魂魄”鼓动“扬”出去才是根本,所以五脏六腑看起来是水谷之气的内外输布维持人体的荣卫开合,实际上它是“精神魂魄”能量输送过程,更是神的输送过程!而水谷之气应该是这个过程中的物质载体才对。
因为肺和手太阴同主皮毛,那么皮毛中行魄气、谷气、经气。脾和足太阴同主肌肉,那么肌肉中行意气、谷气、经气。心和手少阴同主血脉,那么血脉中行神气、谷气、经气。
肝和足厥阴同主筋膜,那么筋膜中行魂气、谷气、经气。肾和足少阴同主骨髓,那么骨髓中行精气、谷气、经气。精神魂魄都是大地应五脏形而之上起到统领作用的产物,所以皮、脉、肉、筋、骨中真正行的应该是“神气”。
故《阴阳应象大论》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人体应天之道生:风、热、湿、燥、寒、火,人体应地之道生:木、火、土、金、水,人体应中之道生:筋、脉、肉、皮毛、骨。那么我们在诊断疾病时通过上述皮、脉、肉、筋、骨五层状态的改变就可以诊断出内在和外在的问题了吧。
马征 2018.9.21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