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总论

图片[1]-审度总论-善米

取禾芒为信实之美,信之美在秋时,正如针尖麦芒之形,十二芒为一程。随着阳气迅速外射,阴气渐渐凝聚,阴阳相交到了米实的形态。古人用芒来测量米实的宽度,这是十程为分的由来。一粒米之宽为一分,十粒就是十分,为于一寸。

《说文解字》说: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此时视角一下从禾芒与禾实,转到了人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禾芒与禾实为阴阳相交于大地之上时的形态,当阴阳相交于大地之下时,人的肉眼就不易观察到了。

大地之下阴阳相交的形态整体属阴,此时恰好与人之欲有直接关联。这样当阳气落入大地之下时,就像人内心出现的分别之力一样,故曰:人手卻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欲者贪欲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由此可知,寸口之上如禾实与禾芒,寸口之下如落入地下之实。

人欲产生过程,详细见《和声篇》人心之动。大地之上阳气主之,故以生发为主。大地之下阴气主之,故以分别为主。但在分别时,古人看到的不仅是向四方离散之形。而是通过有形的离散之形,来达到无形的向中之势。所以从五度之尺度起,离散之势尤为明显。

故曰:尺者卺也,丈者张也,引者信也。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卺于尺,张于丈,信于引。如引是五度之中最长之欲,但同时它的向中之势也是五度中最强的。所以用冬生之艸的竹来代表这个阴极之时而中气直冲于天的过程。其它同理。

正因有了这样直冲过程,所以才称为信长之引度。这是用审度来命名的本意。《说文解字》说:审者悉也。从宀从釆。宀者覆也,釆者别也。包覆而深别之,包覆为禾实与禾芒之善,而深别为落入大地下的人心之欲究竟有多长呢?古人说它起于禾芒之定,终于丈引之别。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