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启元子截法
伏自太极初判,开五运以更迁升降,肇形配三元而定纪,清浊乃分于天地,寒暑皆禀于阴阳。六炁交司,万化皆备,逆顺经纶于九室,客主昭然,高低纬布于八司,丰山预兆,究穷本此。自古黄帝授法于岐伯,剏重刊之版,故改册文之号是为《玉册》之名。宝庆而特剏于灵兰,深畜而密藏于金匮。子自儒崇道,幸遇明师,是即王屋山羽化真人元珠子也。师事数年,因明妙旨,如登太岳,乃观蚁壤之卑。若见巨鲸,方书寸鲔之小。是传历代算弥位,探本从宗,奥为我善,诱令后学以精穷,得遇斯珍,慎勿轻忽。得贤以此截法,须遇甲子年正月朔旦建己日,可截此法也。
卷之一
求八司九室至得位法
一天蓬室二天内室三天冲室
四天辅室五天禽室六天心室
七天柱室八天任室九天英室
先下积年,自大唐麟德元年,甲子岁正月一日己酉朔至今,年大寒日以积日法取之,见日辰同者,次六十去之。不尽者,为其数也。次加入周天数,从正化数。对化从成数,次加入年支数,即子一、申二、卯三、巳四、辰戌丑未五、亥六、酉七、寅八、午九是也。次加入干临数,即自寄干处乃看南北政也。土运顺迁至支余,皆逆行至正矣。年支都合其数,看得几何?次进二位进毕,次看年数如阳年,法减四十二,阴年,法加四十五。或加、或减,不进不退,以四十去之。外看得几何?以司天六气除之,当从天蓬首宫中除之,即大一宫天蓬室也。厥阴三宫,天冲室也。君相二火,九宫元天英室也。太阴中宫,天禽室也。阴阳七宫天柱室也。以此五宫作五行,元首宫也。如南政,自元首顺行。除北政,自元首逆行,除尽,看所到何室?即司天所司之室也。然左右上下,往来而不入中室者,盖司天之气不入中宫天禽室也,中故也。
九宫定位应,九宫八卦,及维正宫法
一天蓬室北方一宫,坎卦,水位正宫也。
二天内室西南二宫,坤卦,地位维宫同正也。
三天冲室东方三宫,震卦,木位正宫也。
四天辅室东南四宫,巽卦,风位维宫也。
五天禽室中央五宫,即太微紫微北斗。(帝君司天之炁,不入此中宫也。)
六天心室西北六宫,乾卦,天位维宫也。
七天柱室西方七宫,兑卦,金位正宫也。
八天任室东北八宫,艮卦,山位维宫也。
九天英室南方九宫,离卦,火位正宫也。
八司天令应化法
一天蓬室,主埋风、黑炁、冰雹、凛冽及寒。民病则闭厥、骨痿、腰痛、阴冷,外实痛,注下、足胫寒劣,丹谷不实,咸物多苦物少,鳞虫化,羽虫不育。辰星见大,黑气彰也。
二天内室,主云雨时令,太虚埃昏,溽暑埃湿,露,黄云。民病泄注,黄疸,腹满膨脝、胕肿体重,填噫。黄埃四起,倮虫化鳞虫下。
三天冲室,主大风数举,风生瘟疫,摧拉损折,苍埃远视。民病卒中,掉眩,筋挛,足不伸,风痫潮搐,风痹不遂。毛虫化,倮虫殃。雨失时令,主岁星大明。
四天辅室,主风生赤炁,化成疵角数见雨。少风多。毛虫见异,成灾生日,司天之令,皆不化应,间炁乃作,五谷不登,青霞见处,流民四走也。
六天心室,主天埃远视,化成民病瘟疠大疫,遍行于世。大风数举,风中有雨。倮虫乃夭,埃湿之中,速生濛露。五谷丰登,间炁入令也。
七天柱室,主大燥无雨,万物枯瘁,白埃远视,水乃涸,零有霜,木乃苍。民病咽干,齿极泽,悲伤,喘嗽,溢血,鼽嚏,鼻衄,毛焦折落。太白光芒,岁星反小。
八天任室,主四时天合,间气更作,寒暑不时,冬生温病,人多卒亡。民病腹满,淋,膈膜不使,四肢节痛不随,偏枯,卒中失音。
九天英室,主虫蝗,赤炁化成。民病暑热,炎暑不时。蒸化之中,变成杀厉,冬燥、秋热、春寒。民病主热内,烦渴引饮,癝疹赤瘤,丹毒疮伤。荧惑反又明盛。
八司天炁化应不飞法
一天蓬室,君相二火至此室,即热化不应。金木至此室,皆应。化土至此室,即本室之化不应。如水至此室,直入中宫,命曰天符合德同。
二天内室,同天禽室,皆土也。水经室,即寒化不应。金火至此室,皆应化也。水至此室,即本宫之化不应。如土至室,命曰天符合德同。
三天冲室,土至此室,即两化不应。二火及水至此室,皆应也。金至此室,即本室之化不应。如木至此室,即入中室,命曰天符合德。
四天辅室,此维宫也。诸司天之炁至此室,皆不应也。即二间炁,反应也。只如少阴至此室,即左间太阳在天英宮,右间厥阴在天冲室。正宫若司天在正宫,二间炁在维宫也。
六天心室,此维宫也。若司天炁至此室,皆不应。左右二间炁,皆应也。只如厥阴司天至此室,即左间炁,少阴在天蓬室,右间炁,太阳在天柱室,皆为正宫,故二间炁应也。如司天在正宫者,二间却在维宫也。
七天柱室,木至此室,即风化不应。水土至此室者,皆应也。二火至此室,即本宫之化,不应。如金至此室即直入中宫,命曰天符合德。
八天任室,此维宫也。诸司天之炁至此室,皆不应,二间炁皆应。如太阳司天至此室,即左间炁厥阴在天冲室,正宫。右间炁阳明,在天蓬室也。二间在维宫,司天在正宫。
九天英室,阳明至此室,即燥化不应。太阳至此室,即本室之化不应。土木至此室,皆应二火。至此则直入中宫,命曰天符合德。
八司六气主客相胜法
厥阴司天,客胜,(木入天内室也。)即大风摧拉,太虚埃昏,风胜地动。民病耳鸣,掉眩,甚即偏痹不随。主胜,(木入天任室也。)即燥气至,清化且作,白埃四起,草木凋落,杀霜降于春,肃杀作。民病胸胁痛,舌难言,失音语涩,大便能通。
少阴司天,客胜,(火入天任室也。)即大暑,炎燥蒸郁沸腾,流暑于秋。民病鼽衄,颈项强直,烦燥日热,咳血,燥喘少气,发热,耳聋,胕肿,血溢,伤疮。主胜,(火入天蓬室也。)即气生于春夏,冰霜凛冽。民病热燥,烦闷,寒而厥,甚则胁痛,腹满。
太阴司天,客胜,(土入天蓬室也。)即大雨淋淫,云趣两府,渠埃湿。民病耳鸣而胕肿,呼吸气喘,飧泄,腹满。主胜,(土入天冲室也。)风生燥冷,雨乃天时。民病腹满,食已瞀烦。
少阳司天,客胜,(相火入天柱室也。)即热生于春,火云赤气,角风数起。旱燥山泽,焦林。民病丹疹外发,丹瘰疮疡,呕吐,喉痹,头痛嗌嗌。胕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疭。主胜,(相火入天蓬室也。)则寒水暴冷,阳光不治,凛冽复作,民病胸满,咳,仰息甚而吐血,手足生热。
阳明司天,客胜,(金入天冲室也。)即西风数举,燥生卤。民病目昏,欲瞀烦,转筋,腹内余热甚咳,衄血,噎塞心膈,中热不止。主胜,(金入天英室也。)则燥湿暴作,民病溢血,满白而死。
太阳司天,客胜,(水入天英室也。)则寒风率冷,霜雪复降。民病胸中不利,鼻出清涕则咳,感寒。主胜,(水入天内室也。)埃生昏瞀,沉阴日久。民病喉噎中鸣,耳鸣,腰(月匡)中痛。
卷之二
求司天率数法
自大唐麟德元年甲子岁至今,看得几甲子,先取积年,每十二年中取二子。一甲子年中取十,看几甲子数,即进一位。其甲子未周纪,而不满残年者,即以年支取之。假令取少阴司天者,于零年中看得几个子午年,先于司天率数,次求正对二化也。
求正对二化法
少阴为子午之纪(午年为正化,子年为对化也。)
太阴为丑未之纪(未年为正化,丑年为对化也。)
厥阴为巳亥之纪(寅年为正化,巳年为对化也。)
少阳为寅申之纪(寅年正为化,申年为对化也。)
阳明为卯酉之纪(酉年为正化,卯年为对化也。)
太阳为辰戌之纪(戌年为正化,辰年为对化也。)
求因数法
求得正对化分作两位,即正化为上位,次以对化安于下位。正化从生数,对化从成数。便看司天率数,分作两位,各得几何?以生数因率数也。
少阴(正化二因对化七因)厥阴(正化三因对化八因)太阴(正化五因对化十因)阳明(正化四因对化九因)太阳(下正化,只因率数一,对化六因也)少阳(正化二因对化七因)
求因数上下递相乘法(次求也)
先安正化因数于上位,次安对化因数于下位,次上乘下,递相乘也。即以下数看上数,两相合之道乘起也。先以下合上乘,乘一个十作百作千,乘千作万。乘如下乘上毕后,以上乘于下,次上下递相乘毕,即合其数,看得几何,即别置一位,收其数也。此化数,上下递相乘毕也。
次求支数法
所谓支数者,子一、申二、卯三、巳四、辰戌丑未五、亥六、酉七、寅八、午九是也。假令少阴司天于子午,年子一午九。太阴司天丑未年,丑未各五,因丁减丑,午加未年也。厥阴司天于巳亥年,巳四亥六。少阳司天于寅申年,申二寅八。阳明司天于卯酉年,卯三酉七。太阳司天于辰戌,辰戌各五,因分减辰五加戌五也。假令厥阴司天,先率天数计得几何?该年即六因之率数,因得几个亥年也。下位对化,巳年即四因之,以巳数四,因得几个巳年也。其余皆效法也。
次求支干上下递相乘法
先安正化支数于正位,次安对化支数于下位,两位各因毕看得几何?先以乘上,即以下位相因乘数,看上位合下位进而乘之下。乘毕,次以合其数,别置一位,此支相乘法。
次求干迁临位数
干者,十干也,于寄干迁支数也。夫所谓寄干者,甲寄在寅,丙寄在己,乙寄在辰,丁寄在未,庚寄在申,辛奇在戌,戊寄在戌,己寄在巳,壬寄在亥,癸寄在丑。故十干不纪四正,四正子午卯酉也。干有寄者,有不寄者,故在本位不寄也。南政顺行(自干于之数,如南政申己二年,土运也。令申至支,自己支者顺行之也。)
金木水火运,北政逆行(丁壬、丙、辛,戌癸、乙庚,皆北正,自干至支逆行也。)
先置司天率数,分正对化,作两位分之。每一位又作五分之,分毕看有零者,令取零数于别位也。
假令厥阴司天,先取亥年于上位,分作五位者,即取干水也。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且夫乙寄辰,自乙至亥,北正右迁六位,看得几甲子,中有几个乙亥。次取丁亥,丁寄未,自丁至亥,北正右迁九位,看得几个丁亥年也。次取己亥,己寄己,南正顺迁,自己至亥,顺迁七位,看得几个己亥年也。次取辛亥,辛寄戌,自辛至亥,北正逆迁十二位,看得几个辛亥也。次取癸亥,癸寄丑自癸至亥,北正右迁三位,看得几个癸亥也。此五位都算其数毕,次看有零者,是甚亥也。亦作如是取之,都合其数,置于上位,次取下位己年,亦作五分之。有零者,都别取之先取乙己年,乙寄辰,北正右迁,自乙至已十二位,看得几个乙己也。次取丁己年,丁寄未,自丁至己,北正右迁三位,看得几个丁巳也。次取己巳年,己寄巳,自己至巳,北正右迁三位,看得几个己巳也。次取辛巳年,辛寄戌,北正右迁,自辛至己六位,看得几个辛巳也。次取癸巳,癸寄丑,自癸至巳,北正右迁九位,看得几个癸巳也。更有零数者,亦作此法,取之都合其数,即安于其下位,今以厥阴司天一法,即诸司天之法,详而用之可也。
次求干迁数上下递相乘法
先要上位,诸亥年干迁支,位数都合其数,其下位诸己年干迁支,位数起合其数,各置一位,次上下递相乘也。先下乘上,位数看上,位数进而乘之,即一位乘一位也。乘一作十,乘十作百,乘百作千,乘千作万。从正位毕,以乘顶位也。下乘上毕,次以上乘下,亦用下乘上法毕,起合其数。此干迁临支数乘法也。次求三合法数
将前来化数、支数,及干迁临位数,俱相乘之者,三数起六合之,看得几何也。即令安置其数,故曰三合数也。
次求三乘本宫数法
一天蓬、二天内、三天冲、四天辅、五天禽、六天心、七天柱、八天任、九天英,凡此以上九宫,即每岁各有一宫作本宫也。欲求其法,即须先以六气化数乘之。化数者,乃厥阴也。(亥三、巳八。)少阴,(子二、午七,)太阴,(丑未各五,)少阳,(寅二、申七,)阳明,(酉四、卯九,)太阳,(戌一、辰六。)以上皆化数也。
假令厥阴司天入天柱宫,如巳年对化天柱,即七八五十六,诸位皆类此乘之。次以天数乘本宫支数者,子一、申二、卯三、巳四、辰戌丑未五、亥六、酉七、寅八、午九,以上皆支数也。
假令厥阴司天,如巳对化者,入天柱室,巳支数四,天柱室七,四七二八节,诸位类此乘之,次以干迁乘本宫也。
假令厥阴对化入天柱者,本宫七也。只是丁者,丁寄未,北正逆行至一三七位,三七二十一,即诸位皆类此。
所谓三乘本宫,是天柱室本宫之司也。三乘者,化数一乘也,支数二乘也,干临数三乘也。即如此三度乘本宫毕,三合其数,了其数,或进一位,或退一位也。或进二位,或不进不退。
凡诸维宫,即天心、天辅、天任、天内也,故不进不退也。其即用三乘数,凡主胜客,皆退一位,是火入天蓬、水入天内、木入天柱、金入天英、土入天冲。主皆客此,本宫胜司天,皆退一位也。凡客胜主,皆进一位也。
凡天英九室六炁,如子母相生者,皆进一位也,是木入天英、火入天内、金入天蓬、水入天冲、土入天柱。又或木入天蓬、火入天冲、金入天内、金入天柱、土入主天英。以上皆本宫六气相养,此谓本宫与六气相生,故进一位。凡六炁与本宫符合者,皆进二位,是火入天蓬、木入天冲、土入天内、金入天柱、水入天蓬,此皆符合其德,命曰天符合德,故进二位。
求六气加减数法
厥阴加二百二十,阳明加二百四十,太阴加三百六十,以上皆阴年,故加也。少阴减一百二十,少阳减二百四十,太阳减三百六十,以上皆阳年,故减也。以上二位加减之数,亦名本数。
又有不加不减法
厥阴至天柱不加,阳明至天英不加,太阴至天冲不加,以上皆主胜,故不加。少阴同少阳,至天英,不减,太阳至天蓬不减,以上天符,故不减也。
次求八司本数法
天蓬(一百二十)天内(二百二十)天冲(三百三十)
天辅(三百一十)天心天柱(二百三十)
天任(二百八十)天英(三百六十)
已上数如司天,气至本室者,即加其数,入于算位。
次求交司时刻法
每岁交司日时刻数,加入算位中。假如一六天数,始于寅初水下刻,即申、子、辰年,同用二六天数,始于二十六刻,己上刻即加二十六。巳、酉、丑年,同三十六天数,始于五十一刻,即申□□□初一刻,即五十一刻。寅、午、戌年,同用也四六天数,始于七十六刻,即亥初一刻,加七十六刻。卯、未、亥年同用,先加除零数,后益入时刻也。
次求支干冲合法
是交司日、月、时刻,年有相冲、相合,有支冲、支合,有同干、同支也。(即皆明减。)
又交司日时,每年月同干,加三百六十,即年、月、日、时,或同甲,或同乙,诸位类此。
又交司日时,与年月同支,加三百六十,即年、月、日、时,或同子,或同丑,诸位类此。
又交司日时,与年月同支,冲减一百二十,即是年、月、日、时,皆相冲也,子、午、卯、酉之类。
又交司日时,每年月干冲减三百六十,即年、月、日、时,癸冲丁申、冲戊之类。
又加交司日时,与年月干合德,即加一千二百也,是年、日、时中甲己合丁壬、合丙辛、合戊。癸,合,故其合德,与交司年月干合德也。已上年、月、日、时,各有冲合,同支同干,宜详而用之。
次求积日零分法
加入本数后,次加以积日除零分数也。如六除六外零日数,加入算位中是也。
卷之三
次求八司去位见数法
都平合,累众数六,得几何。然后逐本室各有去法。
天蓬一千去天内八百去天冲三千三百去
天辅七百去天柱六百去天任五百去
天英一千二百去
次求司天高下法
众数累计定,看逐室中法外几何。如及五百已上者,当又减其半,其去外遂看本数也取,谓本数者八司中本室本数,司天六气加减数也。支数干迁临位数,其合德几何也。如司天法数外之数,看得多少。如在数之上,即司天气高,高至九霄也。如在本数之下者,即司天气下,下至平明汉也。气高即实,临善气下,即灾临甚也。
求司天太过,复布政法
众数累计定后,逐本室法去外,看得几何。如数过有余者,即周天去之外有余者,如过一年即有余应余也,名太过,即气不退位,故曰:复布政也。即司天之气,后始天地,自岁有一百日,即复始天一百日也。如终数治天毕者,即遇位就,气始遽正也。然虽已交司天,仍旧治天,即新化令来行旧化令如故,即民病治法一如去岁。水布政不过厥阴,木布政不过君火,火虽尽不过时化,即同治天。
求司天不及,左间接右间法
司天不及者,谓去法外,数不及年周天也,半周一百八十二日半也。今数得一百或一百二十也,百日或百已上,或已下,司天治天毕之日,即左间来接续司天,在下不尽,前三气不扰,与地炁而退也。故左间接之也,故名位易正也。司天虽正化,与运相得,即左右法不间,司天在正宫,即左右二间在维宫,亦不间,此法虽公本经也。今却有间者,谓天不及,故不拘此法而接,间必至也,故接间无定时也。如司天不及,天数尽日而左间便至也,接间炁便间千正气令也。火化皆易其正,岁半之后,地炁不得主其令也。直至交司,地炁不得其合也。假令厥阴司天数不及者,即间少阴来接,风化退而当行热,法故也。
求司天平气、地气得主化令法
众数累计定,去法外之数,可得半周者,平气也,即尽前三气故也。前三气者,是君火、相火之炁,尽一百八十二日半。是故天终半周者,命曰平气。以交与地八,气始化,去后平气也。岁半之后,地主自第四气,即尽至冬气后半岁,一百八十二日平半也。
天地相合,各得其化,仍须地炁,又不太过,亦无不及,主前后半周,故明德化者也。
求中不及地炁脱化合法
众数累计定,以本宫去法,去外其数,过半周天也。
又尽一周天者,如在天政之年,皆名曰中不及也。
天政即冬至是也,其数即未过冬,至天炁未尽,地炁未至也。虽入地炁半岁,犹未至也。天数未尽,地炁始合也者,即天过年间,天炁退位,地炁始合,故脱化也。故曰:中不及,即气脱化也。地炁虽脱得其化,亦名曰天地合德,故非天地和合,不能各得其化也。
求中有余地炁不化法
众数计定本室,去其法去外于司天数,可得周天也。命曰中有余,即司独主一岁,故令之化,不得主其后半岁,于是地产化未应之气,令化不主后半岁政也。
又司天政令不至大寒者,亦左右二间接之,地炁不得主之,天数但过冬至,是位不至交司天而退者,皆如是,地安郁气故也。即地气至次二年,幺地升天为左间与名,为灾地郁法,作民病。
求前接后布三政司天法
凡诸炁自政,司前一岁支而上升为左间炁也。
又通政司、司天,天数不及而早退也。即左间接之,即未接间便作迁政,即化令自专,故早得迁政也,名曰前接也。早至天政,位半周有余而又经交司,自得政司而至岁也。
又其数太过,次又经交司而数未尽,故不退位而作复,布政名曰后布也。即前二岁中,皆得其已化,故名三政司天。天气有三余,即地炁失之,后三年化成天下大疫,为民病。
求一岁中三司天法
(即名一岁三易政也)
初岁过,去岁司天太过,天下复布政也。后退位曰:即新岁司天,始得迁政也。天数又不及,即且退位,化令变易,万物皆伤,故一岁岁中有三司天故也。如逢凶运,即万化不安也。后二年天下大灾,如运及司天在维宫者,即凶也。
卷之四
八司九室求至德室法
(司天在泉法,即地下九室,地皆举天之道,对而取之。)
一地元、二地阜、三地苍、四地刚、五地黅、六地魁、七地晶、八地壮、九地彤,已上之室,地下九室也。即奉天符而取之,如司天在天英室,即司地在地元室也。
地九室八司配九宫八卦法
地阜室,西南维,坤卦也。地下二宫,与中央同司。
地晶室,西方,兑卦也。地下七宫,金位正宫。
地魁室,西北方,乾卦也。地下六宫,天位维宫。
地彤室,正南离卦也。地下九宫,火位正宫。
地黅室,中央土位正宫。
地元室,正北,坎卦。地下一宫,水位正宫。
地刚室,东南维,巽卦也。地下四宫,风位维宫。
地苍室,东方,震卦也。地三三宫,木位正宫。
地壮室,东北方,艮卦也。地下八宫,山位维宫。
地八司化应法
地元二火司地入此室,苦化不应,金木皆应。土司地,即本室之化不应也。水至此室,命曰合德,地应嘉祥。
地阜水在泉入此室,咸化不应,金火皆应。木至此室,□司地即本室之化不应也。土至此室,命曰合德,即地应嘉祥。
地仓土在泉入此室,甘化不应,水火皆应。金至此室,即本室之化不应也。木至此室,命曰合德。地应嘉祥。
地刚此维宫也,诸炁在泉皆不应,六日皆应也。假令少阴至此室,即左间太阴在地彤室,右间厥阴在地仓室,即二间也。皆在迁宫,故皆不应也。
地黅即中央土位不主故也。
地魁此维宫也,诸炁在泉不应,二间炁皆应也。假令厥阴在泉入此室,即左间少阴在地元室,右间太阳在地晶室,皆正化也。故皆气应,在泉不应也。
地晶木入此室,酸化不应,土水皆应也。火入此室,即本室之化不应也。金入此室,命曰合德,地应嘉祥。
地壮此维宫也,诸气在泉不应,二间皆应。如太阳在泉入此室,即左间少阳在地仓室,右间少阴在地元室,正宫即在泉不应,左右皆应也。
地八司主令产化法
地元主生黑芝、元谷、咸物、醴泉,海生毛虫。合化寒变,地冽。民病生于下部。
地阜主地生黄芝、黅谷、甘物、庆云、黄霞,水生萍实,地生肉坭露垓,化令云雨,民病胕肿,水泄注下。
地仓主地生青芝、苍谷、酸物、青霞、连理枝,朽木生芝,仓垓化。民病转筋,卒中、掉眩、筋挛也。
地刚主地动、忽生双儿,交山主风、六风疾、溳疼,味酸变苦,民病掉眩,满,痹痿也。
地魁主白垓、落叶,燥石生焰,五谷不实,果肉生胶。民病卒亡、血溢、暴头项强急。
地晶主玉泉白芝,山彰玉气,海生白虹,素谷辛物。草木凋痿,民病大便燥,猛风秘鼽嚏。
地壮主地生磊石,天生风,地生异石,令化肃杀青炁,寒暑不时。民病闭塞不通,心胸伤悲不乐。
地彤主赤炁,草丹,谷苦味,金殡下发,焰明野外,流水不冰。民病热行下,小便赤。
地下九室六气主客相胜法
(九室八司,是主也。司地六气,六客也。)
厥阴在泉,客胜,(木入地阜室。)即地动,苍谷肥实,酸物甚多。民病关节不利,内胁满,外疾强拘瘛不便。主胜,(木入地晶室。)草木反萎,酸物薄,苍谷少化。民病手足挛痿,便闭,腰疼,腹痛。
少阴在泉,客胜,(君火入地晶室。)即发蒸郁,化为湿疠,地生丹芝。民病满,腰疼,膝痹,胻足病,瞀热胸痛,胕肿,不然立,浭变咸赤,小便难。主胜(君火入地元室)。即丹霞痿去,谷反苦酸。民病厥上□行,心痛热,阳中痹作,发于(月古)汗,不藏,四逆,虚炁上起也。
太阴在泉,客胜,(土入地元室。)即润生甘化,化自发。民病足痿,下重,便溺不时。湿客于下进,小便数而濡泻,反肿满,隐曲之疾。主胜,(土入地仓室。)即甘苦化,地蒸反还,酸黅变苍化,为湿冷,为风。民病寒气逆满,饮食不下,甚为疝瘕。
少阳在泉,客胜,(相火入地晶室。)即焰生郊野,山泽涸竭,草木焦枯。民病热行于下,腰腹痛,恶寒甚,溺白及失溺。主胜,(相火入地元室。)即甘枯不化,地蒸反坚。民病热反上寒于下,心痛发热,格中而呕。
阳明在泉,客胜,(金入地仓室。)即燥生肃杀,卒化甚,素谷结实。民病气逆,小腹坚满,便数泄甚,则悲而痛嗽。主胜,(金入地彤室。)即清还于热,辛乃变苦,素少丹甚。民病腰重腹痛,生寒厥于下,上充胸中,喘而不结久立。
太阳在泉,客胜,(水入地彤室。)即地坚,元谷生化,咸物昏多。民病寒厥,腹内徐鸣,腰痛伸屈外侧股胸足中脉动痛。
主胜,(水入地阜室。)即湿反化,甘物还生,黅谷复盛。民病痿痹,寒厥不结久立,阴痿失溺,便数梦儿父。
求地甲子数法
自唐麟德元年,地下己卯岁,本年看得几甲子。先取积年,每十二年中取二也。于一甲子中取十也,看得几甲子,有甲子即退一位。如甲子未周纪而有不满残年者,即以一位支取之也。假令阳明在泉者,只于零年中看得几个甲午年,不见几个卯酉年也。
求地对化二法
阳明为卯酉之纪(上子年下卯年对化下上午年下酉年正化下)
太阳为辰戌之纪(上丑年下辰年对化下上未年下戌年正化下)
厥阴为巳亥之纪(上寅年下亥年对化下上申年下巳年正化下)
少阴为子午之纪(上卯年下午年对化下上酉年下子年正化下)
太阴为丑未之纪(上辰年下未年对化下上戌年下丑年正化下)
少阳为寅申之纪(上巳年下申年对化下上亥年下寅年正化下)
次求因数法
求得正对化,分作两位,即安正化于上位,次安对化于下位。以正化生数因对化成数,便看司地率数也。对化六月之对数也。厥阴(正化三因,对化八因)。少阳(正化二因,对化七因)。太阴。(正对二化,各五之刍盛数,因了对化加五。)
求正对二化上下递相乘法
先用正化因数于上位,次安对化因数于下位,次上下递相乘,即先以下数看上数,两相合进位而乘起也。先以下合上乘,乘一作十,乘十作百,乘百作千,乘千作万。乘如下位乘上毕。次以上乘于下,上下递相乘毕,即合其数,看得几何,别置一位,收其数,上下相乘毕。
卷之五
求支数法
支数者,十二支也。即配九宫数,子一、申二、卯三、巳四、辰戌丑未五、亥六、酉七、寅八、午九,此数也。
假令阳明司天于卯酉,(卯九因对化也,酉四因正化也。)
太阳司天于辰戌,(戌正辰对,各因三分了,减辰五加戌五,对少正多也。)
太阴司天于丑未,(正化未,对化丑,午因之减丑五,入未五,对少正多也。)
厥阴司天于巳亥,(亥正化三因也,巳对化四因也。)
少阴司天于子午,(午正化二因也,子对化一因也。)
少阳司天于寅申,(寅正化二因也,申对化七因也。)
假令阳明在泉,先以率数看得几,命年次,分正对化作两位。上正化酉年,下对化卯年,看得几个酉年。即九因之,因得几何也。次看得几个卯年,二因之,因得几何也。余皆仿此。
求支数上下递相乘法
先以正化之数安上位,次以对化之数安下位,两因数毕,各得几何。先以下因位数毕,各得几何。先以下位因数看上数,两相合进而乘起,即一乘十,十乘百,百乘千,千乘万。下乘上毕,以上乘下,上下递相乘毕,次相合其数,令置一位。此支数上下相乘毕。
次求干迁临位数法
干者,十干也。寄干定位,迁临移位之数。寄干者,庚在申,甲在寅,乙在辰,丙寄巳,丁在未,癸在丑,辛在戌,戊在戌,己寄巳,壬寄亥。此寄干位也。如天南正,地北正。即地南正,天北正,皆两奉上天,对而取之也。盖天顺也,迁而位逆行,天临而地顺迁也。土运顺行,木、火、金、水运皆逆行。先下在泉率数,分正对作两位,每位又作五位分之也。即是六阳分五阳干,六阴分五阴干也。五分之分毕,有零者,合取置于别位也。
假令阳明在泉,先取酉年于上位,分作五位者,即取次干名也,是丁酉、乙酉、己酉、辛酉、癸酉者,因支也,即有三阴临。且夫乙寄辰,自己至酉,南正之行立位,即从辰至酉位,天逆地顺也。次乙酉得几何,推或甲子取几个乙酉。次取丁酉,丁寄未自丁至酉,辛正顺行。从未至酉,右迁三位,看得几个丁酉。次取己酉,己寄巳位,地正从己,逆行右迁三位,看得几个己酉。次取辛酉,辛寄戌也。南正从戌顺行至酉,上十二位看得几个辛酉。次取癸酉,癸丑至酉,顺行也。南正从丑九位,看得几个癸酉。此五位算毕,次看有零者,是何酉也。亦数此之起,合其数置于上位也。次以下位卯酉为对化也。故作下位亦作位分之,如前率数配之。阴于临数支有零者,数置之也。先取乙卯,乙寄辰也。南正自乙至辰,顺行十二,看得几个乙卯。次取丁卯,丁寄未南正,自乙至卯顺行九位,逆看得几个丁卯。次取己卯,己寄巳也。北正从己,逆行至卯三位,看得几个己卯。次取辛卯,辛寄戌也。南正从戌至卯,顺迁六位也,看得几个辛卯。次取癸卯,癸寄丑,南正自丑至卯,逆行三位,看得几个癸卯。更有零者,六以此阳明在泉,即诸司位皆仿此。
求干临数上下递相乘法
先安上位,诸酉年即上见午年,下见子年。假令作阳明一法,干迁支位,常加令合之。见数安于上位,次以下位,诸卯年即见子年,故以干迁支位,数如零合之,见数毕,安于下位也。次上下递相乘之。先将下位数看上位数,进两乘之也。一作十,十作百,百作千,千作万。乘毕次依前法,上乘下乘,了合其数。此干迁临支位,上下相乘毕也。
次求地下三乘本宫数法
即地下八司。地宫,本宫也。地元一宫,地阜二宫,地仓三宫,地刚四宫,地黅五宫,地魁六宫,地晶七宫,地壮八宫,地彤九宫。
厥阴风木(亥三巳八)少阴热化(子二午七)太阴湿化(丑未各五)
少阳热化(寅二申七)阳明燥化(酉四卯九)太阳寒化(戌一辰六)
二支数者,子一、申二、卯三、巳四、辰戌丑未五、亥六、酉七、寅八、午九是也。三支临数者,每酉干至一支也。只如甲子年者,下见己卯年,即己寄巳位,从己逆行至卯三位次。乙丑年,下见庚辰,辰寄申,从申至辰顺行九位,余皆类此法。所谓三乘本宫者,假令上元甲子年,少阴司天,下见己卯阳明在泉,天前十六位也。如入地仓室,即三宫也。卯阳明燥化九,即以九乘三,三九二十七也。卯支数,即三乘本宫,三三如九也。干迁数三如前,三三如九,即以化数支数,千迁阴数,三度乘本宫。乘毕合其数,或进或退二位,或不进或不退,其法各逐其室也。凡维宫三乘之了,俱不进不退也。火入地元室,水入地阜室,木入地晶室,金入地彤室,土入地仓室,即本宫胜在泉,皆退一位也。火入地晶室,金入地彤室,土入地晶室,水入地丹室,土入地元室,木入地阜室,金入地仓室,本宫即在泉胜主室,皆进一位也。凡在泉九室,子母相生者,皆进己位也。凡火入地彤室,水入地元室,木入地仓室,金入地晶室,土入地阜室,命曰合德各进二位也。
求六气加减数法
厥阴减二百二十阳明减一百四十
太阴减三百六十阳明减一百二十
少阴加一百四十太阳加三百六十
又厥阴入地仓室不减,阳明入地晶室不减,太阴入地阜室不减,少阳少阴入地彤室不加,太阳入地阜室不加。
次求八司本数法
地元室(一百三十),地阜室(三百六十)
地刚室(一百四十),地魁室(二百三十)
地晶室(二百四十),地壮室(一百八十)
地彤室(二百九十),地仓室
如至本室即加入本数也。
次加积日除零法
如入本数后,以加零名曰今数也。如加六阴外,加六阴有零,日数加入算位中。
次加入交司时刻法
每年交司日时刻数,加入算位中,如一六天数,始于水十二刻,即加一刻,又加一千五百刻。二六天数,始于二十六刻,即加一十六刻,又加二千五百刻。三六天数,始于五十一刻,又加五十一刻,又加十五刻。四六天数,始于七十六刻,即加七十六刻,又加一千五百刻。此地下常数,每天上数加一千五百刻也。
次求支干冲合数法
年、月、日、时,次地下甲子,奉天取之,交司日时,与年月三合,加一百二十,年、月、日、时皆同者也,又交司日也。又交司日时与年、月、日同干,加一百七十,即年、月、日同也。
又交司日与年月日支冲一百二十,谓辰、戌、丑、未、子、午、卯、酉、寅、申、巳、亥。
又加交司日时,与年月酉支加三百六十,即子年,或子月子时,丑月丑时同。
又交司日时又干冲,加三百六十。即壬与丙冲,甲与庚冲,丁与癸冲,皆类此也。如加司日直、年直、月直,日时如合干德也,加一千二百。即申已、丙、辛、戊、癸、乙、庚、丁壬年、月、日、时日皆同四之也。已上年月日时,各有冲合,宜详而用之,勿忒。
卷之六
次求八司去位见数法
都早合累计,众数一聚看得几何,然后逐本宫各有去请也。
地元室(二千去)地阜室(二百去)地仓室(一千五百去)
地刚室(四百去)地晶室(九百去)地彤室(一千二百去)
一魁室(六百去)
众数计定,看逐室去外得及六百以上,当又减其半去外。复看者数所谓本好者,八司本室。本好在泉六气,加减司地化数支数,地下干迁临位数看其几何。如在本数之上者,即名司地,其气高也。如在本数已下者,名曰在泉己也。如司地气高者,民灾甚也。如在泉气下者,民灾微。又气高者,地奉天物皆萎痹,五谷不丰。若天气高地炁亦高,名曰奉天化也,万物顺。若天气下地炁亦下,亦曰奉天化也。万物皆济。若天气下地气高,亦曰奉天。若天气高地气下,乃名不奉,即万物不齐也。
次求司地不奉天化数法
自地虽气高者,名曰奉天化,亦有不奉天数者,何也?数若在本数之上,其气高也。故曰奉天化,盖为数不及天数也。即不终岁数尽,故奉天化。(地虽三,半岁前数要奉天满化。后数即名地之已具,数周文。)前数随天,岁半外后天化。后数已从己岁平后己名地化,是故地数常要多于天数者,奉天化也。今数半及周天者,或半有余者,皆前数不奉天化。今谓不及周天,即留数后半岁之已化,故前数不奉天也,已皆有后,故作地本也。
次求地数太过复布政法
众数计定,本室去法,去外之数,即以周天去之。又之不尽,数太过也。即再治其化,故名复布政也。如遇交司,当退位而不退位,即新岁在泉。当迁正而不迁正,如地数有余一百日,即复布政一百日也。如布政毕始迁位,左右行间,即新岁在泉,始迁正也。如此则前复在泉,各有差别,故万化不妥,后三岁化几大疫也。
次求在泉不及左间接右间法
在泉不及者,谓去法外,数不及周年。周,谓数不及一百八十二日半。数不及,即接间至也。其数虽少,即前不奉天化,后不及化,或化一百日,或化七八十日,数尽,或去百来接天,既数终地气化之,地又不及其岁者,左间接之也。地入正宫,本宫经法,不一日为即言一日者,为地数不及半周,地数尽日,左间气接之,气令灾化,皆易其政,地土产化,其味其色,皆从左间而易位也。即天地维对宫,奉天而数有朕移亦不奉,是故天地起接也。天地失节,气失当政,则万化不安,后三年变成大疫也。
次求司地年炁前奉天化后终岁法
众数计定,本室去法,去外其数,可及周天者,平气也。数及三百六十五日前,奉天化。奉天数终,专从已令也。岁半之后,地炁主化,谓前半周奉天化,半周从已化前三,岁气之化,命从乎天也。木君相二火,初、二、三之气,天气主之,前半周也。后三气之化,命从乎地也。土、金、水,四、五、终之气,地炁主之,后半周也。地从天令,各得并化,故名平气,命曰德化也。平炁者,亦非太过,即无不及,皆为终岁也。即天地二化,子与卯配,申子与已合,如此则万化皆安也。
次求不及地气少亏接间微扶法
众数计定,本室去法,去外其数,不及其交司而退位者,退位之日,接间乃至,即左间耳。得迁政,左间接之,不易其令,数过天政,即不至交司,大寒日也。地气之正,早退早迁,亦非朕移也,地气早交十余日,即非起接亦非朕移,不得大寒日地炁交司数,此即奉令化早也。
次求中有余地炁脱交司法
众数计定,本室去法,去外其数,可至立春也。谓数过交司,有全数日也。地气有余,不名布政,故曰中有余也。交司地不退位,左间未得专正其数也。过半日已,故不名布政,如此之数少有余,故非太过,时化合后时,即春令之化,脱得其气也。
次求前接后布三政法
六气之化,自正司之前一岁,其岁气交而下降入地,作右间化。又过正司在泉数,地不及而早退位,即左间接之。即来接,使作迁正,故化令日专而早迁正位。又或经交司而自得主岁,或其数太过,又经交司而数未尽,故不退位,后作布政也。即前后二岁中,皆得已化,故名三正司地,谓二岁一地,二奉三天,即名一岁中如三易正也,此即成入疫也。
次求一岁中三司地法
(即名一岁中三易正也)
初岁过去,岁在泉太过,行复布政也。后退位日,新岁在泉,始正得迁正,地数又不及退位,谓地数不及,后半周而早退也。即左间接之,接间既至,地又易正,今衰易万物皆伤。故一岁之中,又此三在泉,如逢吉运,此变应时,运土即化,万物不伤,而吉。数逢凶运,即生异数,皆不吉也。
卷之七
求五运始见,首基化源法
天运动也,五行真气,数基化源,自太始开辟,首甲定运,迁临至今,无有休息,终而复始。
自天地万物,分阴阳,辨方位。清浊既分,升降以定,运气递迁,即天始于甲,临于子。
地首于己,临于卯。己是甲己之间,中见土运,在五运为首基之化也,作五行之化源。盖五行以土为尊,故配中央也。数周四方,各一运复居中央,一共成五,作天元首,即为土、为首运。其数一,自送而生,从一气化也。自一气而生清者,为天浊者,为地故坤。
送先祖土称作五行之宇祖,六气之化源,首甲为土运,以甲生乙作金运,乙生丙作水运,丙生丁作木运,丁生戊作火运,戊生己作土运,盖土及火之子,次己生庚,复作金运,庚生辛复作水运,辛生壬复作木运,壬生癸复作火运,癸生甲复作土运。周而复始,至今不绝,递相生也。
余即运本而为土,土附四方,反中为五方,各一而共为五,故送生天地俱配土也。即天门总成六戊于西北,地户集六己于东南,故五行生于太极之中,俱附于土,即太始混成,五妊养于坤,土中分布四方。
水为一者,在太易时,始变暝暝而黑,元武之象。暝暝之色,先有黑色,合一数也。
黑色久而变明而赤,黑色一百万年始变赤色,既作南方朱雀之象,赫赫之色,次二变见赤,故火数二。
后变苍色,青龙于东方,即三位,震卦之位,故三数。
苍色已久,变白色之皎然,赤色一百万年后变白色,生一岳西方,白虎于右,次四见之,故金数四方始定。四方配四象,皆自土生,兼后中央,变黄色。白色一百万年后始变黄气而至大成。
太极统养,共六百万年方始开辟,故五行之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是也。
所谓成数者,即四方皆附土而加五。如水一附土加五成六也,水居北方亥子之位,得六十日水化,附于季冬丑土一十二日,共壬七十二日,即丑土正旺十八日,共冬三月,故土数五,始成六也。
火二附土加五成七也,火居南方巳午之位,得六十日,火附化于季夏,未正一十二日,共王七十二日,即未土正旺十八日,共夏至月也。故得土合成七数也。
木三附土,五加成八也。木居东方寅卯之位,得主六十日,未化附于季春辰土十二日,共王七十二日,即辰土正旺十八日,共春三月也。故得土数五,合成八也。
金数附于土,加五成九也。金居酉西申酉之位,得六十日,金化附于季秋,戌土十二日,共王七十二日,次即戌土王十八日,共秋三月也。故得土数五合成九,即先北后南次杀及西。土不成者,附于送也。前土称一,即送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盖送自虚无而太极,一也。太极生天地,二也。天地生五行,三也。三生万物,皆自五行始,为己丑,次有黑炁横于丙(谓丙寅),次有青黑炁横于丁(谓丁卯),次有赤炁横于戊(谓戊辰),次有黄气横于己(谓己巳),终而复始,至今不绝,故甲与己合,共见土运。乙与庚合,共见金运。丙与辛合,共见水运。丁与壬合,共见木运。戊与癸合,共见火运。即上司天、见在泉,中五运,命曰三元也。
求天地二甲子五运配三元法
地甲子首于甲戌,即先丙得之,先得而犹未配合地,先六位见己卯,始得天甲子,故可奉天合德,配其夫妇之送论无已,即地己卯合天甲子,而生土运也。
天甲子,地己卯,生土运。甲与己合,子与卯配。上见少阴司天,下见阳明在泉,中见土运。
天乙丑,地庚辰,生金运。乙与庚合,丑与辰配。上见太阴司天,下见太阳在泉,中见金运。
天丙寅,地辛巳,生水运。丙与辛合,寅与巳配。上见少阳司天,下见厥阴在泉,中见水运。
天丁卯,地壬午,生木运。丁与壬合,卯与午配。上见阳明司天,下见少阴在泉,中见木运。
天戊辰,地癸未,生火运。戊与癸合,辰与未配。上见太阳司天,下见太阴在泉,中见火运。
天己巳,地甲申,生土运。甲与己合,巳与申配。上见厥阴司天,下见少阴在泉,中见土运。
天庚午,地乙酉,生金运。庚与乙合,午与酉配。上见少阴司天,下见阳明在泉,中见金运。
天辛未,地丙戌,生水运。辛与丙合,未与戌配。上见太阴司天,下见太阳在泉,中见水运。
天壬申,地丁亥,生木运。壬与丁合,申与亥配。上见少阳司天,下见厥阴在泉,中见木运。
天癸酉,地戊子,生火运。戊与癸合,酉与子配。上见阳明司天,下见少阴在泉,中见火运。
天甲戌,地己丑,生土运。甲与己合,戌与丑配。上见太阳司天,下见太阴在泉,中见土运。
天乙亥,地庚寅,生金运。乙与庚合,亥与寅配。上见厥阴司天,下见少阳在泉,中见金运。
天丙子,地辛卯,生水运。丙与辛合,子与卯配。上见少阴司天,下见阳明在泉,中见水运。
天丁丑,地壬辰,生木运。丁与壬合,丑与辰配。上见太阴司天,下见太阳在泉,中见木运。
天戊寅,地癸巳,生火运。戊与癸合,寅与巳配。上见少阳司天,下见厥阴在泉,中见火运。
天己卯,地甲午,生土运。甲与己合,卯与午配。上见阳明司天,下见少阴在泉,中见土运。
天庚辰,地乙未,生金运。乙与庚合,辰与未配。上见太阳司天,下见太阴在泉,中见金运。
天辛巳,地丙申,生水运。丙与辛合,巳与申配。上见厥阴司天,下见少阴在泉,中见水运。
天壬午,地丁酉,生木运。丁与壬合,午与酉配。上见少阴司天,下见阳明在泉,中见木运。
天癸未,地戊戌,生火运。戊与癸合,未与戌配。上见太阴司天,下见太阳在泉,中见火运。
天甲申,地己亥,生土运。甲与已合,申与亥配。上见少阳司天,下见厥阴在泉,中见土运。
天乙酉,地庚子,生金运。乙与庚合,酉与子配。上见厥阴司天,下见少阳在泉,中见金运。
天丙戌,地辛丑,生水运。丙与辛合,戌与丑配。上见太阳司天,下见太阴在泉,中见水运。
天丁亥,地壬寅,生木运。丁与壬合,亥与寅配。上见厥阴司天,下见少阳在泉,中见木运。
天戊子,地癸卯,生火运。戊与癸合,子与卯配。上见少阴司天,下见阳明在泉,中见火运。
天己丑,地甲辰,生土运。甲与巳合,丑与辰配。上见太阴司天,下见太阳在泉,中见土运。
天庚寅,地乙巳,生金运。庚与乙合,寅与巳配。上见少阳司天,下见厥阳在泉,中见金运。
天辛卯,地丙午,生水运。丙与辛合,卯与午配。上见阳明司天,下见少阴在泉,中见水运。
天壬辰,地丁未,生木运。壬与丁合,辰与未配。上见太阴司天,下见太阳在泉,中见木运。
天癸巳,地戊申,生火运。癸戊相合,巳与申配。上见厥阴司天,下见少阳在泉,中见火运。此三十年,正对同配轮也。始见坤元祖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火,火生土,名曰返本还元也。则前宫生商,商生角,角生徵,徵生羽,是故以阴阴为首,在泉以阳明为初,五运以土运为始,次以五行土为尊。太极开辟,始自甲子,终而复始也。
祖师授三元配轮图(出自古本《太始天元玉册》中也)
卷之八
求运交日之法
凡五运皆至一年太过,来年不及乘之。不及来脱,太过从之。太过先至十三日,不及后至十三日。运来之日,在天交司日前后各十三日,或同交司日,齐天至者,每岁交司日之于天正日后交司。天正即子正,冬至六日后即日正大寒日,天六司也。即大寒日,计建丑也。此日气终尽,即天德初气之始,阳年太过于天,交司前十三日至,即于从甲、丙、戊、庚、壬,支合子、戌、申、午、辰、寅,是谓六阳年矣。阴年不及于天,交司后十三日至,即于从乙、丁、己、辛、癸,支合丑、亥、酉、未、巳、卯,是为六阴年矣。支符平气,岁于天交司日齐天而至,是年支与运合,支德四平气。即非有余,亦非不足。曰平气,即土气取己、丑、乙、未,金运取乙、酉,水运辛、未,木运丁、卯,火运癸、巳。此皆阴季不及作平气。金运取刑庚子、庚午、庚申,即君相二火,中见金运,司天刑之不得有余,故作平气。皆司天日至,即同至于大寒日也。
求见五运所至时刻法
其法有五,先求土运。先置上元甲子日。大唐麟德甲子岁,自上元甲子,看得岁甲子数,有零年是甲子末周纪者,全取之,看得岁甲己年,即以十二年之是六甲年、六己年。甲己土运,故甲子周其天六十年,土运作十二乘之,得几何也。乘毕即合零年,都几数零年,取甲己年,此皆土运平数也。即以甲己数作两位分之。甲己数为上下两位分之,以甲年为上位,己年为下位。甲为太过,己为不及。上位甲年计得几何,下位己年计得几何。于诸己年中,求其平气。岁取者,己未、己丑年也。先以太过先天,运安于上位,即以五因之,因得几何是土数也。次不及后天,运安于下位,亦作五因之,因得几何,土无成数,以乘上下递相乘,看上合下,进而乘之。乘一作十,十作百,百作千,千作万。一位乘一位,进而乘之。先以下乘上,次以上乘下。乘了合其数,看得几何,乃进二位。
以万作百,是退二位,即名曰乘。退别多少安于上位,下位以周天数乘之,即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看乘得几周天也。又以乘了者,不过数,却以率数每周年法加十三日,余即多合之,看得几何,加入来年十三日与乘数置之,此太过先天运数。乘之毕,别置之,寄其数。次以不及得天运,亦作周天数减之,置不及年率数在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计乘得数几周天数,即不及后周天运率数,每一岁减十三日是不及,运数后十三日也。减外得多少数,别置一位寄其数,此不及后运乘数减之毕,减了合置。次要三合之,又以平气齐天。运亦作周天数周之,置平气率数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计得几周天数,以平气齐天,运了乘即通运合之,将先天、后天、齐天三运起合之。土运五百去之,土无成数,五百去之外得几何。次百乘之,是二进作百,盖百乃一百刻也。次加入交司时,此是四六天数交司刻数,即是申、子、辰年,始于水下一刻,即加入一刻。巳、酉、丑年,始于三十六刻。寅、午、戌年,始于五十一刻,即加入五十一刻。亥、卯、未年,始于七十五刻,即加入七十五刻,乃交司时也。却入前乘退之数,是前来退二位者,乘数即加入天数,通计合之,看得几何。通计之数,皆作百刻,即一百去之。一日计有百刻,是计刻除去外得多少,不满日者,本满百刻是皆日运之时刻。阳年用奇数,阴年用偶数,奇只偶双也,是合阴阳奇偶之数。阳年遇偶即减一,阴年遇奇即加一。一为一刻,加减皆刻数也。土运之数,岁如上见天冲室者,即加五十刻,上见厥阴亦然。天冲本司厥阴,木气皆刑土运,必脱来五十刻也。皆加减了,次用去法除之。
次求占候土运法
夫土运者,作五运之化源,故以为先。自太始开辟,首见黄气横于甲己,岁以为先。即太极始敢先有甲子者,甲己土运,名黅天之气。黄色经天而过,故曰黅天之气。其炁至也,经于角、心、尾、轸四宿。其心、尾二宿,即人马宫,寅位甲之分也。即角在寅,角轸二宿天称双女,二宫之间,即己之分也。己在地户,乃辰己之间,即总甲己二运而言之。先推运数,以定时,以审候,其宫宿之分以占之。定其首尾灾凶、可验吉样矣。所谓土运甲年,从甲分心、尾之间,黄炁俟之。如甲子年,纏在虚、危二宿,即宝瓶宫,此甲子首运首尾也。如己年土运,即候从己分起首,己亦在地户,黄炁纏于角轸二宿之间起首。如己亥年,终于室、壁二宿,即双鱼宫,室壁亥分也。皆自干至支,名曰首尾,于是诸甲年、诸己年,名曰年支同。自干寄子,干之分至于十二变。位分于十二位,宫各有分野,此同审而候之,皆同黄炁,经于布支,占各异子。即甲候从甲分,己候从己分。甲子终于宝瓶,甲戌终于白羊,甲申终于双鱼,甲午终于狮子,甲辰终于天秤,甲寅终于人马,即六甲,年首尾自甲分,经于六甲之分也。如巳丑终于磨蝎,己巳终于双鱼,己酉终于金牛,己亥终于巨蟹,己未终于双女,己卯终于天秤,此六己年,首尾自己分,终于六支之分也。
求金运取至时刻法
置上元甲子,下积年至今年,看得几行,甲子年数有零年,别取之。有零年别取乙庚年,将甲子数作十二乘之。每一周天,六十年中有六庚六乙,计十二年。次合零年,共得儿何。十二乘之了,以合零年乙庚,即以乙庚作两位分之,庚主太过,乙主不及。中庚年,中取出天刑运,上见二火司天刑金,运不得太过也。即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只取正化。寅午年内平气,子乙年取公。平气,遇年支与运合者,谓之平气。如取乙酉,同金运也。置庚年于上位,将律数九,因见其数置之上位,置乙年于下位,将率数以乙置之下位,即四因之。阴年从生数燥化,故作四因之。因得多少,置之于下位,将率数四因之,如见数置之下位,次上下递相乘也。此将太过乘不及,将不及乘太过,先下乘上,次上乘下,是上下交在乘之,求如矣。乘了合其数,共合之看得多少。次退二位,以万作百乘,退以百乘一,令数别置一位,名曰乘退置乙位,寄其数。先以太过,先天运,以周天运乘之,置太过运率数于上位,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看得几周天也。次以率数,每一年加入十三日。此阳年太过来早十三日,如外合之,见数令置之,寄不零置之。要用太过先天运,乘了如数毕,阳年来早,故加之,次以不及后天运周天数乘之。置不及后天运率数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之,看得几周天,却以率数,每一年法减十三日,阴年来晚十三日。减外得多少,别置一位,寄数要合之。此不及后天运乘数减毕,阴年来晚故减也。又次平气齐天运,亦以周天数乘之,以率数置之于上位,下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乘了见其数,即不加不减,平气齐天,运不同司天,前统十三日至也。三运乘了,或加或减毕,统前三位都合之,如太过运,九百去之。阴年不及,生数四也。如平气运亦四百去之,平炁天刑九百去之,阳年乘数九也。阴年四百去之,阴年生数四也。去外有零,其百乘之,是进二位以作百,是进作百刻也。进了却入前,来退合之,进位乘数,令寄置者加入数也。合之了,次加入交司时刻,是四六天数所至时刻也。次加入积日残零,此运至日,从上元甲子至本日也。横日六阴零零日加入此数刻加了。如庚年,九十去之,以交数除之。乙年四十去之,以生数除之。如阳年用奇数,去外可见零数,只者奇也,阴年用偶数,去外置见数也。如阳年见偶,即减一数,有入即用一是也。阴年用偶数,去外置见数也。遇奇即加一数,有五即用六是也。去外有零,是运来之时刻。水一刻作每在一时,时有八刻,刻用二刻,十八数除之。金运上见天英室,即加入七十刻,先加了次去除之,加入外如过百刻,即属来日。上见少阴、少阳司天亦然。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君相二火交司天同,故加七十刻也。
求占候金运法
夫金运者,此甲生乙,己生庚,乙庚金运,故次以土运。此土运生金,是数子母相生者,乙庚金运,名曰素天之气。素,白也。经天而过,曰:素天之气。其气至也,推运可知,经于毕、觜、亢、氐,此乙庚子分求两位而言之。庚在申,毕、觜二宿,阴阳金牛二宫之间,故庚年自庚起,首终于年支之分,即庚子、庚戌、庚申、庚午、庚辰、庚寅,此六阳年主太过。此日自干至支之分,庚子自毕、觜,白炁至于危虚,余皆□娄,只如乙酉年,其运自亢、氐二宿乙分,终于胃昴金牛宫酉分,即乙亥、乙酉、乙未、乙己、乙丑、乙卯,此六阴年主不及,皆自亢氐分至,六阴年支也。
求水运所至时刻法
置上元甲子至本年,下积年至本年,看得几甲子。数有零年,别取丙辛年,看得多少数。甲子数并合,零年作十二乘之,是六丙六辛年。计一甲子中一十二年水运。乘了合见数,得之水运率数也。
自上元甲子年至今年,共得多少水运,即以丙辛作两位分之,率立见数。以丙作上之位,辛作下位。丙年太过置于上位,寄因数多少也,作六因之。丙年太过,水成数因之,因了置于上位,寄因数多少也。
次辛年置于下位,将辛年率数置于下位,内取出平气齐天运,取了辛亥率作平气。水运次取天刑运,水运辛年不因,水生一数,故不因,只因率数也。次以上下递相乘,先下乘上,次上乘下,了合其数,一位乘一位,进而过身乘之,合之见其数了,乃退二位,以百作一者,退二位,名曰乘退。故别置之,寄其数合而加之。
又以太过先天,运以周天数乘之,以诸丙年率数置之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看数得几何。又以率数,每年法加十三日是太过,运来早十三日。加了,见其数合于乘数,合入周天乘数之中。此太过乘数加之毕,合其加数则寄之也。
次以不及后天运,亦以周天乘之,以不及运率数,运之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看得几周天也。乘之却以率数,每年减十三日,不及运晚来十三日。减外得见数别置之,用寄数。次要合之以不及后天运乘了,减率数。阴年与阳年异同,故别置之。
又以平气齐天,运气亦以周天数乘之,将平气率数置之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平气齐天,两至无前后十三日至,即不加减。乘了见数,通前后三运三合之,共得几何。
以太过、不及、平气三运乘数共合之。丙年以六百去之,以太过水运乘之数去之,辛年以六百去之,以不及水运生数去之。去外有零者百乘之,即进二位以一作百,以一日计百刻,却加入前相乘之数,退位六数合也。
又入交司时刻,四六天数取至时刻,又加入积残零,自上元甲子起积日至运交之日,交除外零者,加之作刻,加了共合之见其数定,都位刻数也。丙年六十去之,丙年太过成数六也。辛年一百去之,辛年不及生数一也。阳年用奇数,比会同数作小吉也。辛年阴数用偶数,不会同小凶。去外有零者,乃运至之时刻数去外,无合小凶。上见天内宫、天禽宫,即加十刻,如二十刻至即三十刻至,又上见太阴司天,其数亦然。太阴上司天,即水运来晚十刻也。
求占候水运法
夫水运者,自乙生丙,庚生辛,丙辛水运,故次金运。此金运生水,乃子母相生。丙辛水运,名元天之气。元,黑也。经天而过,故云:元天之气。先推运数,预可定期,审候宿分,可知未方。故运来之六气占候,见之丙辛水运。元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总二位而之丙分,即张翼二宿之间,乃双女狮子二宫。盖丙分,午从午,寄己矣。辛分金牛白羊二宫,乃娄胃二宿,盖辛分从酉而寄戌矣。细分十二位,即太过阳年六位,丙子、丙寅、丙辰、丙午、丙申、丙戌,六丙年各异皆,自丙分黑气经之终,于年分干位也。辛年亦六位,即辛、丑辛卯、辛巳、辛未、辛酉、辛亥,此六辛年各异,皆从辛分黑气经之,终于年分支位也。自干至支,首尾始终也。
求木运所至时刻法
置上元甲子至本年,看得几甲子。先下积之本年,共得几甲子。周纪如有零,年别取之。不满六年者,此谓今年中别取丁壬二年,甲子周纪之数,作十二乘之,六十年名周天纪。每周中有二运,计六纪有十二也。乘了,加入零,年是丁壬木之率数,故分二位。以丁壬作上下位。阴阳年各异也。
壬年置之上位,分阳位太过作八因之。太过从成数,化八也。因了置于上位,看因得几何,别置之。以下次位丁年分阴位于下位,次求因数。于阴年中取出平气。丁卯支德干合,故作平炁,非不及也。
次干不及,丁年置于下位,取出平气,皆是不及,作三因之。不及从生数,风化三也。因了置于下位,上下各因了,见数次相乘,次上下递相乘毕,先下乘上,次上乘下,相乘见其数,乘了合之,名曰乘退。合了次退二位,别置其数,先以太过先天,运以周天数乘之,置阳年率数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乘得几周天数。乘了,每一年法加十三日,置其率数减之,故加于乘数之中。次以太过先天运数减之毕,减了寄其数,别置之次,以不及后天运以周天数乘之,置不及率数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共得几周天。乘了见其数,以每年法减十三日,却以乘数减之,是阴年来晚十三日,故以乘数中减。此不及后天运乘了,减数毕,减了见数别置一位。
又以平气齐天运以周天数乘诸运,皆主一年,故以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乘了。见其数,故芻加减之法,齐天运同日至,故无早晚,十三日通前二运,共三合之。如壬年八百去之,阳年太过,成数去之。平气丁卯年,亦有三百去之,亦从壬数。去不尽即百乘之,二退之一日成百刻。却加入前乘退合之,是前来相乘之数,次加入交司时日,至运交之日去之。除外有零者加之,加外数壬年八十去之。壬阳年从成数去之。如丁年三十日去之,丁阴年,从生数也。
阳年用奇数,阳法天数一、三、五、七、九是也。阴年用偶数,阴法地数二、四、六、八、十是也。如阳年用偶,即减一刻。阴年用奇,即加一刻。壬后不及,至之百刻时刻也,自水下一刻除之,至日下减,至夜是运至之时。本运上见天柱,即加三十刻。加入数通百刻,即来日如上见阳明司天亦然,皆上见金刑之故,晚至三十刻也。
求占候木运法
夫木运者,丙生丁,辛生壬,丁壬木运,故次水运。水乃生木,此子母相生。丁壬木运,名曰苍天之气。苍,青也。经天之运,故曰苍天之气。推数穷源,至而可候。前法至之时,次可三候而见吉凶。
丁壬木运,苍天之气,经于鬼柳二宿。丁分巳,丁在未,危室二宿具分也。壬寄亥即起总丁壬二位而分之。故丙后见丁,辛后见壬,丁之分即巨蟹宫,乃天之分。
丁分苍天木运,从此法起,前终子年支丙位,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丁卯,此六阴从丁分起,至于支分,各有异同。
壬分即双鱼宫,乃天上之壬分,苍天木运经此起首,至干亥位。即壬子、壬戌、壬申、壬午、壬寅、壬辰,此六位乃阳位,各有异同,凡候宜详之。
求火运所至时刻法
置上元甲子至本年,下积至本年,看得几甲子数。有零年别取之,不满周纪,看零年也。
今取戊癸年,看计得多少。将甲子数并零年加入,共见数即作十二乘之。每一周甲子计有六戊六癸,故十二乘之。乘了加零者,戊癸谓之率数。
自上元麟德元年,率多少火运,即以戊癸分作两位,谓分阴阳年也。即以戊年中取出天刑运,以同平气,是戊戌、戊辰火,在上太阳寒水天,火运同平气。
次于癸年中取出支符干合,作平气。只取癸巳年,干合支德作平气。即以上位取戊年作七因之,以戊年率数置,看因得多少。戊阳年作七因之。以癸年率置之,看因得多少,癸阴年作二因之。各因了即上下递相乘,先以下乘上,次以上乘下,位进而过身乘之。乘了合其数,即退二位以百作一,名曰退乘,别置寄数。
先以太过先天,运以周天数乘之。以太过率数置之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次以一年法加十三日,置率数减之,即加于成数之中,此太过先天,运乘数加之毕了,乘如见数,别置之。
次要合之,次以不及后天,运以周天数乘之,置不及率数,运于下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乘了以一年法减十三日,却要乘数中取,是阴年来晚十三日,此不及后天,运乘了减数毕。此不及运之实日数也。
又以平气齐天,运以周天数乘之,置平气率于上位,下以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乘之。见数也,平气运即不加不减。平气齐天,运本无前后十三日,故不加不减也。通前二运三合之,此火运之实日。
自上元甲子至此年,少运之日,戊年七百去之,火太过成取了数。癸年二百去之,火不及生数二,如平气亦二百去之,平气天刑七百去之,支符阴年故二百去之。去外有零日,即百乘之,二进以一作百,谓一日一百刻也。却加入前进退之数,次加入积日残零。
自上元甲子至本年,积日六除数,令日以作百刻,加大数合之数也。加外见数,别有去法。此百刻中去之,见见当之日别数。
如戊年七十去之,阳年成数。如癸年二十去之,阴年生数也。
如阳年用奇数,奇者天数也。天数者,一、三、五、七、九是也。如阴年用偶数,偶者地数也。地数者,二、四、六、八、十是也。
如阳年遇偶,即减。阴年遇奇,奇即加一。见一作二,见八作七,见四作五,去外有余,是运至时刻也。看至其时几刻,至如见天蓬室,即加九十刻。
究加入数然后去之,如上见太阳寒水司天,亦如此加之。太阳天运,皆水下刑火运大法。
诸运阳年加十三日,阴年减十三日,平气即不加不减,以周天数乘于率数中减一,算为本年木于一岁,故减一。算即一年,加减之数亦然也。
求占候火运法
夫火运者,此丁生戊壬,壬生癸戊。癸,火运,故次木运。此木运生火,乃子母相生。戊癸火运,名曰丹天之气。丹,赤也。经天之运,故曰丹天之气。先推运数,预可定期,审候宿分,可知未来。故运来之六气,占候见之。
戊癸火运,故曰丹天之气,经于女牛。金毕,此戊癸二分也,总两位而言之。所谓金毕二宿者,即双女白羊二宫之间乃戊分也。
六戊在天门,即戊亥之间,周天之气经此戊分。起首者,即戊子、戊寅、戊午、戊申、戊戌,此六戊阳年,皆从戊分,终于年支位也。牛女二宿即磨蝎宫,天上丑分,癸在丑。
故六癸年周天之气,火运于癸分。经此癸分者,即癸丑、癸卯、癸巳、癸未、癸酉、癸亥,此六癸阴年,自干至支也。
卷之九
占诸运中有干同支位伏刑运法
夫干同支位者,是有天十干,布十二支,分会支焉。干同会之年。
夫十二支者,四正异同,即寄在二龙,与前言有异,泉分十专之岁,故作如此占之。即运有异同,故曰会所寄之分。当本年即归之,见四正之年,当本年不寄干,即子、午、卯、酉四年,寄而还位数。壬子年壬归子位,丙午年丙归午位,己卯年己归卯位,辛酉年辛归酉位。除此四年,即壬寄亥,丙寄巳,己寄辰,辛寄戌,四正六年。过本年即不寄,余年皆寄。故看同异,干同支位,运见运刑而不行。但彰气色复隐,所经宫宿或与前殊,故作别置之。
甲在寅支,干因会甲年,土运,黄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尾箕而支干同位,故不流行矣。
己年土运,乙木支干同会,己包土运黄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轸翼,支干司会而不流行。己本卯而寄辰巳,卯金运白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房心,支干同位,余五己年,首自亢翼,是乙寄辰也。
庚本在申庚,本在午而寄己。
丙午年水运,黑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参觜,支干同位,余五丙年,在午而寄巳。丙午年水运,黑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张星,支干同位。余五丙年自翼轸,丙寄巳也。辛本酉水运,黑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胃昴,支干同位,余五辛年,首甲奎娄,是辛寄戌也。
壬本在子而寄亥,壬子年支干同位,壬年木运,青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柳鬼,支干同位。
戊本在戌,支干同位,戊年火运,赤炁但彰而不行,见而乃伏,只在牛女,支干同位。
凡五位计十年,分阴阳刚柔,支干作十年,干同支而不行,见而乃伏,隐亢五运各十二,共六十年。六十运中有此十年,余皆自干至支,首尾之自也,故分寄之二部,作守支之年,亦早专也。专而首支干合,故曰干专之岁,定位而不移有也。盖与前话之异而别录之也。
占诸运中有支与干冲运当返经法
夫返经运者,是支冲其干。运欲至而回返者,复也。回其不支,却返经,复至干而隐也。支位对干,运自干而起首,返经本位而伏,运欲至支而返冲其干。
甲本在寅会,甲申年支冲于甲,运起黄炁,自尾箕而首起之,将欲至觜参申位而返回,即至本干宫分而伏。故曰支冲而返经本位也。
己本在己会,巳亥年支冲于己,运起黄炁,自翼轸而首起之,将欲至室毕而返回,却至于本干宫分而伏。故曰以将本位。
乙本在卯而寄于辰会。乙酉年支冲子干,运起白炁,自房心而起首之将欲至酉而返回,却至于本干位而伏。
庚本在申会。庚寅年支弱于干,运起白炁,将欲至尾箕而返回,却至本干宫分,觜参而伏。
丙本在午而寄巳。运会丙子年,支冲于午而起黑炁,将欲至虚尤而返回,至于本干会宫,分翼轸而伏。
丁本在未会。丁丑年支冲于干,运起青炁,将欲至牛斗而返回,却至本宫分,鬼柳而伏。
壬本在子而寄寅,运会壬午年,支冲于干,运起青炁,将欲至星张而返回,却至本干宫分,虚危而伏。
戊本在戌会,戊辰年支冲干,运起赤炁,将欲至角亢而返回,却至本干宫分,奎娄而伏。
癸本在丑,运会癸未年,支冲于干,运起青炁,将欲至鬼柳而返回,却至本宫分,女牛而伏。
凡以五运计年,即分阴阳年,各有支对干而冲回运,故曰返经不位伏宫也。与前又小异所别,录之不同,故当别绅话之。此支对干及回,其运又干异。
诸运中分清浊,占之可见或不见法
夫六气为经,五运作纬,是故司天者,上接天机而治天。司地者,下经地轴而治地。五运处中而纬天地者也。天机在天,九常三气,治地在九泉,常以二气。治天是一司天而二间,一司地而二间。间,即在左右间炁。
五运之中,有一上转天机,自下纬地轴者也。天地二间一司,皆从其支。五运纬之,皆自其干五运纬之,皆自其干:指木、火、土、金水五运的确立,是以岁支为依据的,即十二支与十干,分布于大罗之间。十二宫分部列宿于二十八宿。天地各一正司,即大间,计六纪作十二分,即十二支也。五运分阴阳刚柔而作十二干,余只二十八宿在黄道干名列宿也。次分别天心十五分之位,□□以占候之故。
天动而地静,定位而天晚,欲明天上东西南北,只凭四方七宿以占候之,宫分明矣。欲占五运之首尾,明列宿宫分而知之矣。
斗转回星移,得半北圆罗而转之,白日然。辰昏昼夜分明矣。为天喉舌,河汉明明也。星移得半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只得十四宿,在地圆罗西转而东没,太阳所在,可分昼日浸言夜□□即明罗即大罗之昼夜矣。
十二宫分二十分宿,黄道在即罗之回,日分昼夜,推数求其五运所至之时刻,或昼或夜,各有宿属之分在天,或宿在地,或见或不见,则占之时候。宿昏中,中中之宿,审运至何时。常时支干,分中之宿,在天可见,在地不见也,以五运宿分占之。可见者,一名曰经天。而不见者,名曰纬地。天可见者,名曰清。地不可见者,名曰浊。天不清,地不浊,皆不出于圆罗转之内,遇胡运近天,则可见,在地则不可见也。
诸运中分清浊之宜法
夫五运与天相得者,宜五行子母相生之宜也。与地不相得宜浊,五行相胜法鬼贼不相得,五运与相宜浊。
假令太阴司地,上见水运,宜浊而近地,与地不得相者,宜清。假令太阳司天,中见火运,青赤近天,相刑远矣。余四者类此。
司临上者,宜清,上应司天符德者也。同下加者,宜浊,下加者岁会与地合德也。地室合德,并相得者,宜清。
假令水运与地合,元室合德,见地阜室,地黅室者,鬼贼不相得。余四者类。此天十神太乙下胜者,宜浊。五福胜木运,运至清而返浊,地九旗太乙胜者,宜清。减地太乙上胜木运,宜运清而近天,推太乙在天,上支干之分,可胜此运。
推天地数,穷五运吉凶法
天数得平,地数得中,天地合德,中运皆吉。天得平气,然前半圆授之于地,天地合化,名曰天地合德。五运居中,符天合地,故吉也。支干相合,名曰小合德,五运皆吉。见干在天而辅动,支定位而不迁,干支临合,亦名天地合德,故曰小合德。五运皆吉,或曰小凶。在乎占候,而知之得知。
天数不及即左间接之,名曰迭移。天数不及,半周天而退位,即左间迁正于中司,名曰天迭移,又曰天易数,即一岁二司天,司化不专,即五运前吉后凶,三灾之化,主及不灾。若在接之,即推其左间之数,又不及而年退位者,名曰天空。五运司作天凶年。
地数不及者,亦左间接之,名曰天守。地数不终岁而退位,即左间代之地化。不应而地化之,应有大小,推会何,太乙见于下经也。
左间接之,即推左间之数。又不及而早退位者,名曰地亡。左间又退即并左右二间,司天更无左间代之,故正司一位司天治之,故位从生而作凶年。当审支干合德并地九旗太乙,运相得又当其太乙,间六限又审其律吕之寄,见下经也。
如支干合德者,运虽凶而凶且微。
上细审太乙即凶年之大小。审穷矣,寄见下经。
如支干合德者,运虽凶而且微。五运从生性,而作凶年占候。
五星光彩所注之宫,宿如属海,越不当者,凶且不久乃吉。
五星者五运之神彩。五运者,五行之真性。太乙者,天地之真神。如性动则神乱,神乱则彩易。故当运之星游越不常而作者,占五星之游越有归不位,出下经也。
如占五运中,有变易非常而吉凶。
天推数者,不尽其占也。
不预知其推数,不能前知吉凶之兆。推数而知天地合德,委在占之,然后复无失守,反移之患矣。若占之未见吉凶者,遇数不可前定,是故占推之二法,不可偏发也。且吉凶之事,要细求之,故作一法而知之。
亦由天数,亦由五运,亦由太乙,亦由天符十二神,亦由太乙间六限,亦由九旗太岁在,亦由占候运气,亦由听律吕管,穷天地升降之气,故曰要细求之也。
天地之数如迭移失守者,运多不从其源而从其方。源乃干小之本位也,方乃天地之方运之。首尾不从者,吉即凶中有吉,吉中有凶。
若支不相合而占候之,多然其返伏,故运不横冲而流行也。
见运数而返见之,故不伏也。
向管律吕,阴皆芻本管音者也。
如不见而不问吉凶,可别求云。
然起是凶,听不能尽大小之占,在太乙并百六根阴阳九数,并天将十二神,主人之司命不同。
五运之吉凶,有推而知之,占而知之,听而知之,非一耳。推问而前长,故占候有而变异。听前之而轻,重反约之者,变异可知也。
五运本自横流不正去之,正对有支冲,反而伏形,故本干即首尾,横而可去。
五运太过年,必色深而行运诸阳年也。
运气盛而见胜气,气而不滞,故不滞矣。
五运平气,年芻维而且中。
平气者,门只在天地与之符合德,合德二位八等。中,中不杂之色。不杂者,别无间胜入之,故专化曰平也。
五运不及,五色薄且浅,胜气间复杂之,故不专化矣。
当一色而有胜复,二气之杂矣。
占太平运,似虹蜺两傍有耳。
吉运,已诸运中皆有之,即于本色中如虹蜺,两傍即有耳,此见运乃太平也。
占升平运,似五色彩光。
吉运,已于帝家传玉皆有光,见本运中若五色彩之,又似虹蜺见之,吉祥也。
占天灾运如狼虎之驰走,又名天兵运。
凶运,诸运中各有之,干运本色占有白云似狼虎形见之,次岁凶。
占天亢运,白炁中赤炁间之。
凶运。金运白炁中有赤炁,如点子见之主大旱灾也。
占天泽运,黑炁如马尾。
凶运。土运黄炁中有黑炁,如马尾见之,主大水,人民灾也。
占灾生运,如火星散后若蛇行。一名攙抢运。
凶运。如帝得之,之运中有似火星点点,散之后若蛇行,主三灾,生见不宁也。
占明君运,紫气如华盖,又如人形,亦如五色龙。
吉运。色中如紫气相附照,或如紫人,或如五色龙。见此运者,帝道昌隆,有明君。在上与运合德,民康升平乐化尔。
占圣人运。百年生一圣人,或在太一天符运中岁,或太一地合运岁,即天地太一会合,乃生圣人。庶人胎生圣人。非胎生,即天地正气浩化而生。太一会六气,并运合德生,运与天合其气,中有赤炁辉天,天气复暖,于是山岩谷穴之间,生圣人也。
占贤人运。百年生一贤人,天符及岁会运中,白炁上冲霄汉。此古运贤人亦胎生,运过后有白炁,洁莹而明,所语宿度分野中生。
占天蝗运。于五运中皆有之,作黄块。后欠饿荒天疫二运。
凶运。其块散作蝗虫。如不散,即见之不为灾也。
占丰登运。五运皆有之,于运中云炁如人、如鼠、如鹤者,主丰稔,吉运也。三年前后合德,即有。如无者,非。
占嘉祥运。五运中皆有,于本室运中有紫赤色如芝草,出上有所据见之,主太平吉运也。
占贞应运。圣朝生旺壬也,先有此运五运皆有,有即本运。过次亦有小数,数随从之,吉运。以帝家传玉之运,每一条小运,即子孙之应。
如推数首尾观之不及者,或升云,或在地下,观之不及者也。观之不及,得见吉凶者,即听之五音也。故者韵也,立干之音韵之声,以穷天地吉凶,在乎音律也。
卷之十二
卷之十、十一亡
(卷之十、十一亡)
求对化应合法
厥阴风木为初之气,谓生气。
生气者,乃万物发生之时,故作令化之首,天度至此,风化敷布。木气之至,即风生万物,故作初炁。大寒日至春分日,计建四正,四正有余八十七刻半也。
少阴君火为二之气,谓之舒气。
舒者,万物至此皆得舒荣。天度至此,暄暖君位,位慈不行火令,火气万物舒暖,故次于木,自春分日至小满日,斗建四正。四正有余八十七刻半也。
少阳相火为三之气,亦谓长气。
长者,万物至此,长养万物之时。天度至此,即火性沸腾,盖相火一名畏火。以其盛热,人民畏惧,故作三气。次于君火,自小满至大暑,即夏至前后三十八日,斗建四正,热盛八十七刻半。
太阴雨湿土为四气,谓之化气。
万物至此,皆变化,皆得至阴之气而成实巳。天度至此,大雨时行,溽暑湿热,位当日作,四气次于三气,相火自大暑至秋分日,斗建四正,余八十七刻半。
阳明燥金为五气,谓之将气。
万物至此,结实故将成也。天气至此,肃杀大行,万物凋零霜露,降雨清风,气生冷冷,此自秋分至寒露日,斗建四正。四正又余八十七刻半也。
太阳寒水为终之气,谓之藏气。
万物至此,皆藏谓之冬藏。天度至此,为终藏伏,万物皆终而复始。自小寒以至大寒日,即各经前后各三十日,斗建四正。四正又余八十七刻半也。
一岁计建二十四位,即十二气一岁,二十四气正终一岁之气,斗随节之至也。每一步气即斗建四正者,攙六步气,二十四气也。一十五日即得位,凡一月斗建二日,计六十日先得六日,中一气,故斗建四正为一步气。斗建一十四正,始周六气,即六六三百六十日,其气有接度,有零分也。
合有少之八十七刻半,是固天余日零分也。凡一步之气,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与即六分,同一岁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中即,三分刻中所分也。刻,即天度也,分者也。六六三百六十日犹未同分也,又零五日二十五刻半者,将八十七刻半六合之而成。六八四百八十刻,六个八十即合得四百八十刻,即四百零八十刻也。六七四十二刻。六个七刻合得四十二刻,即五百零二十二刻。七六半刻合之刻,通合作五百零二十五刻也。
人间二十五刻,即天上二十五分。凡一百刻合天上一百分,为一度,是一日也。今将每一步气,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作六分之。见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分,又一日半。即每一步又零五小分,六合之三十日得半刻也。凡一百八十步,计七百二十气,终一纪。即三百六十步,计一千四百四十气,合二纪而周也。一步六十日,即一百八十刻计,斗建七百二十五,一纪作半周。又作四十二年。自甲子终于癸巳,即前一纪作半周三十年。火首甲子终于癸亥,即得一纪作半周三十年而生对化毕矣。二纪而成一周者,终六十甲子,计三百六十步,六气每一气中有四正之小气,故一千四百四十气终一周,计六十年也。即分四六天数推步,其中间而复始也。
一六天数即甲子年,天数始于水下一刻,刻中之一,寅初一刻,即大寒日得诸炁之始,故作天气之始也。终于八十七刻半。自大寒日至春分日,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即前先余首,自一刻而复合之数,即至子丑之年也。计尽子前四十分,至此时刻,时刻六千刻余八十七刻半。
初炁中即交君火之气也,君火为二之气,首自春分日至满日,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也。
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半一分,自春分日至夜半子中之右也。即子中前四刻十分,属厥阴初气也。即后四刻一分属君火二之气也。即子中四刻十分之始也,终于五十七刻,即以春分一百中作两位分之,即前八十七刻半属厥阴也。后有十二刻半属少阴,自此为君火之气也。终于小满日也。十五刻即通前十一刻半合之,共八十七刻半,终于火炁也,计六十刻余八十七刻半也。
三之气之终,即交于相火之三气也。相火为三炁,首自小满日终于大暑,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也。三之炁始于七十六刻。首小满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七十五刻属少阴,后二十五刻属少阳,即相火三之气始于亥初一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即以小满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七十五刻属少阴,后二十五刻属少阳,即相火三之气始于此,为相火之初。终于大暑六十二刻半。通前合之,共八十七刻半,即中相酉中之正也。共计六千刻,又余八十七刻半。此三炁始也,即交与太阴四之气。
太阴为四气,首自大暑日,终于秋分,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三十分,首大暑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余六十二刻三十分。属相火后三十七刻半,属太阴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三十分为始也。终于五十刻,自大暑六十二刻半至秋分三十刻。通前三十七刻,共八十七刻半,计六十刻又余八十七刻半,此四之气终也。即交与阳明五之气,首自秋分,终于小雪,计六十日余八十切刻半。
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首秋分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五十刻属太阴四之气,后五十刻属阳明五之气。于五十一刻即自申初一刻也。终于三十七刻半,自秋分五十刻,至小雪三十七刻半终。通前五十刻,合共八十七刻半。计六千日又余八十七刻半,半于小雪日午正之终也。即交与太阳终之气,合小雪至大寒,冬至后三十日余八十七刻半也。
终之气始于三十七刻三十分,自小雪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三十七刻二十分属阳明五六气,后六十二刻半属太阳,终于三十七刻三十分。本即小雪自中正之中也。终于五十二刻小雪日分得六十二刻半,至大寒二十五刻终也。连前共合八十七刻半,计六千刻余八十七刻半,终于大寒辰未终也。
此一六天数十六步之气,共合得三万六千五百零二十五刻三十分也。
次二天数,即乙丑年。天数始于二十六刻,即巳初一刻也,大寒日辰未终也。次大寒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即前二十五刻属太阳终之气,始于七十五刻属厥阴初气,故首自大寒日巳初一刻得之。终于一十二刻半自大寒巳初一刻得之。后七十五刻至春分一十二刻半终也。通前位共八十七刻半,计六十刻余八十七刻半,即终春分得之,后卯之正中也,即交君火二之气。
首自春分日一刻,中间分作二位,即前十二刻半属厥阴初气,后八十七刻半属君火二之气。首自春分日卯正之前,得二之气始于十二刻三十一分,自春分一十二刻半一分之。前十二刻半属厥阴初气,后分得八十七刻半属少阴二位之气。首自春分日,卯中后四刻十分初得之气。
终于水下百刻,自春分得八十七刻半至小满尽,丑未终即无犯。后刻前刻,分得八十七刻半,又终六十日共计六千刻又余八十七刻半,终于小满,即交相火三之气。
首自小满水下一刻,为三气之初,不犯君火分刻也。君火即前尽丑未,故相火首自小满日寅初得之,终于八十七刻半。
自小满日水下一刻,至大暑日夜至子正之中,即八十七刻半,前无分刻也。至此共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也,即交太阴四之气。
首自大暑百刻中作两位,即前八十七刻半属相火三之气,后十二刻属太阴四之气。首自大暑日子中之左,得之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三十一分,首自大暑日八十七刻三十一分得之,前八十七刻半火也。后十二刻半,四之气属太阴。以大暑日子中之左得之,终于七十五刻,自大暑日八十七刻三十一分得之,分得二十二刻半合秋分日也。十五刻合得八十七刻半,计六十刻攙又余八十七刻,即末中也,即交阳明五之气。
自秋分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七十五刻属太阴四之气,后二十五刻属阳明五之气。首自七十六刻,乃亥初一刻为首五之炁。始于七十六刻,自秋分日七十六刻为始。前七十五刻属太阴四之气,终二十五刻属阳明五之炁。首自秋分亥初一刻者,终六十二刻半自秋分日。七十六刻得之至小雪日六十二刻半,终于二十五刻,共八十六刻半。又余八十七刻半酉正中,即交与太阳终之气。
首自小雪日,六十二刻三十一分得之,至大寒日。一百刻中分之,前六十二刻半属阳明五之气,后三十七刻半属太阳终之气。首自酉中正之右,得终之气。始于六十二刻三十一分,自小雪六十三刻半十一分得之,即前六十二刻半属阳明五之气。后三十七刻半属太阳终之气。首自酉正左得之,终于五十刻,自小雪六十一刻三十一分,得大寒日五十刻,即冬至前后各三十日。通前分得三十七刻半,合之及余八十七刻,此炁之终也。终于大寒五十刻,交于厥阴初之气也,终而复始。此二六天数,终于六步之气,共合得三万六千五百刻余二十五刻三十一分也。
三十分作半刻,即天度半分,每一步气计零五十分也次。
三六天数,即丙寅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申初一刻,即大寒日末,终炁也。大寒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即前五十刻属太阳终之气,后五十刻属厥阴初之炁。故初炁首自大寒日五十一刻交司,故曰首尾同见也。
终于三十七刻半,自大寒日五十一刻得之,春分日五十七刻半终。通前共八十七刻半,计六十刻又余八十七刻半也,即终午中之正四刻十分,即交与君火二之气。
首自春分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即前三十七刻半属厥阴初之气,后六十二刻半属君火二之气。自三十七刻半,乃午正之中君火之始也。
二之炁始于三十七刻三十分,自春分中正午之中,首四刻初分,得六十二刻半作君火之分。自三十七刻半,乃午之中正为君火之始也。二之气终于二十五刻,终于小满日辰末,计二十五刻,即前分得春分日六十二刻半,合小满日终分得二十五刻,合共八十七刻半,计得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也,即交与君火三之气。
君火为三之气,首自小满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二十五刻属君火二之气,首自巳初一刻得之。
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自小满日巳初一刻。得首于二十六刻,前二十五刻属君火,后七十五刻属相火分中。终于十二刻半。终于大暑日十二刻半,即卯正之中,得小满日七十五刻。通前合共八十七刻半。司天十日又零八十七刻半,即交与太阴四之气。
太阴为四之气,首自大暑,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十二刻半属相火三之炁,后八十七刻半属太阴四之气,始化也四之气十二刻三十一分,自大暑卯正之,南得之前十二刻半属相火三之气,后八十七刻半属太阴四之气。终于水下百刻,秋分日各前合得八十七刻半,即丑后四刻也,即交与阳明五之气。
首自秋分日寅初一刻得之,即四之气。终于丑末,故曰寅初交五之气。始于水下一刻,自秋分日艮中之寅初一刻,五之炁始交之时也。终于八十七刻半,小雪日子正之中得之,以数合之。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即交与太阳终之气。
此终气自子中之左得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半三十一分,自小雪后四刻初,即前八十七刻半属阳明五之气,后十二刻半属太阴终之气。故始于子后四刻也。
终于七十五刻,即尽成末也。通前共十二刻半,共合得八十七刻半,自小雪至大寒,终于六十六日共六十刻又余八十七刻半,即交于厥阴初之气。
终而复始,次见四六也。
此三六天数,终于六步之气,共合得三万六千五百刻三十分,此三十分作平刻,即天度半分也。每一步气仲中五分。
四六年即丁卯年。始于天数七十六刻,即亥初一刻也。大寒日戌末乃终气之终,次大寒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即前七十五刻属太阳终气,后二十五刻属厥阴初炁。即初终同时,故曰交司也。终于六十二刻半,自大寒日七十六刻得之,中分作两位。前七十五刻属太阳终之炁,春分日六十二刻半终。通前二十五刻,共合八十七刻半。计六十日有分六十刻,又余八十六刻半,即交与君火二之炁。
分一百刻中分,分一刻半属厥阴初之炁。后二十七刻半属少阴君火也。终于五十刻。
自春分日六十二刻三十一分得之,至甲戌一日,一百刻中分作两位,前三十七刻半属三之气,后六十二刻半属四之气。
四之气属于三十七刻半,属相火后六十二刻,属四之气太阴分也。
终于二十五刻,自大暑日午中之两得六十二刻半后,秋分日辰末得二十五刻,通前合八十七刻半,于六十日有零计六十刻也,即交与阳明五之气。
五之气首自秋分日。一百刻中,前二十五刻属四之气。后七十五刻属五之气。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即巳初一刻,前二十五刻属太阴,后七十五刻属阳明,故五之气首于巳初者也。
终于十二刻半,自秋分日巳初一刻,分得后七十五刻,终于小雪日,分得前十二刻半,通前合得八十七刻半。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乃终于小雪日中正之中也,即交与太阳终之气。
太阳为第一六气,首自小雪日。一百刻中,分前十三刻半属阳明,分后八十七刻半属太阳,故终之气卯正之南得之。
终之炁始于十二刻半三十一分,终于水下百刻,自小雪日十二刻三十一分得之,前十二刻三十一分属阳明五之气,后八十七刻半属太阳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南得之,分得八十七刻半也。前以全得,后三十九分终于大寒前一日夜尽丑末,共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也,即交与厥阴初之气。
太阳气终大寒日前,尽一百刻,乃丑末艮中之北也。今交与厥阴初气,即后自大寒日艮中之南,水下一刻得之,即乃后入一六天数也,当四年而还复于一六天数也。
即至戊辰年,复同甲子,己巳年复同于乙丑,庚午年复同于丙寅,辛未年复同于丁卯,至壬申年亦复如是。
申、子、辰,同于一六,始于水下一刻。即艮中之南寅初一刻得之。巳、酉、丑,同于二六,始于二十六刻,即巳初一刻得之。寅、午、戌,同于三六,始于申初一刻得之,即五十一刻得之。亥、卯、未,同于四六,始于七十六刻,即亥初一刻得之。四年而复同,故曰四六天数,每岁余二十五刻。四年中合百刻也,成其天度一日,分以余一日,昼夜一百刻,上合太阳轨度,一百分,以故一月即日年余一日也。
周天数计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每年天正冬至日常差过十一日者,即五走六小尽,共十一日也。每岁二十五刻,又余二十五刻也。复至水下一刻,还同于一六天数,故四年余一百刻,合成一日,是谓四分度之,一六步之气。每步计六十日有奇,谓六分五百刻零二十五刻三十分也。故分得八十七刻半。今五分六合之,共三万六千五百刻,令二十五刻三十一分,合于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合天度也。
当审其时,即用遁甲时局,以穷五日六十时,即如时化,应不应,来不来。灾化之后,又审卦位,相刑相生,人炁在何脏腑,每卦位相得不相得,八卦分位,吉凶亦然。
卷之十三
进迁九局八门图
(自休为首顺行至开门)
不至化令,应不应时日月之气,相乘、相克、相生,细述于后:
冬至,十一月中,起阳遁用坎卦,上元上局,一中局,七下局四。
小寒,十二月节,用坎卦,中元上局,二中局,八下局五。
大寒,十二月中,用坎卦,下元止局,三中局,九下局六。
立春,正月节,用艮卦,止元上局,八中局,五下局二。
雨水,正月中,用艮卦,中元上局,九中局,六下局三。
惊蛰,二月节,用艮卦,下元上局,一中局,七下局四。
春分,二月中,用震卦,上元上局,三中局,九下局六。
清明,三月节,用震卦,中元上局,四中局,一下局七。
谷雨,三月中,用震卦,下元上局,五中局,二下局八。
立夏,四月节,用巽卦,上元上局,四中局,一下局七。
小满,四月中,用巽卦,中元上局,五中局,二下局八。
芒种,五月节,用巽卦,下元上局,六中局,三下局九。
以上阳遁十二气之所管四卦,皆进而顺行一至九。
夏至,五月中,用离卦,上元上局,九中局,三下局六。
小暑,六月节,用离卦,中元上局,八中局,二下局五。
大暑,六月中,用离卦,下元上局,七中局,一下局四。
立秋,七月节,用坤卦,上元上局,二中局,五下局八。
处暑,七月中,用坤卦,中元上局,一中局,四下局七。
白露,八月节,用坤卦,下元上局,九中局,三下局六。
秋分,八月中,用兑卦,上元上局,七中局,一下局四。
寒露,九月节,用兑卦,中元上局,六中局,九下局三。
霜降,九月中,用兑卦,下元上局,五中局,八下局二。
立冬,十月节,用乾卦,上元上局,六中局,九下局三。
小雪,十月中,用乾卦,中元上局,五中局,八下局二。
大雪,十一月节,用乾卦,下元上局,四中局,七下局一。
以上阴遁十二气所管之四卦,皆退而逆行九至一也。
凡六气对化者,每一步之气计得六十刻余八十七刻半又余五小分,即是刻中之十分六合成,刻。
六步之气,可周天度,共合三万六千五百刻又余二十五刻半,即三分,可周天度终一岁矣。始于天正后一月,即大寒日气也。
备历阴阳二遁进退十八局,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常居阳遁进局之中。太阴雨土,阳明燥金,常居阴遁退局之中。所有太阳寒水,即前居阴遁,后居阳遁,冬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也。
奇谓零者,八十七刻半将。六千刻零八十七刻半也二分,自与阳明燥金第五炁交日,至冬至日巳前为阴遁也,至冬至日满三十刻。又零四十三刻半,又余七十分半,一终此数毕。六入阳遁中顺行了,更不以节炁加时法。即数满之时刻,交入阳遁进局顺行也。寅时欲满,即卯时顺,如未尽犹逆行。
所有少阳相火交,即前居阳遁,后居阴遁也。即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奇谓零八十七刻半,即前三十日有奇在阳遁,后三十日有奇在阴遁。自与少阴君火数之气尽气交之时,至夏至日数尽,三十日余四十三刻半,又余一十七分半,一如尽入阴遁也。如得后半数,便逆也。午时得至午时逆。未时逆,即时甲子八门法,即次取之者也。
退逆九宫八门图
凡此阴阳二遁九宫各十八局,皆以时节合在何卦分用之。如阳遁即顺而左迁之,如阴遁即逆而右迁之。于是中宫五位,即与二宫坤卦同门也。以十八局计之,共十六局也,各统八门也,故名王首之卦也。即时化本宫也,或二化同合一步之炁,便即以四六天数法也。即是时气交之日时刻也,一步气计六十日又余八十七刻半分,细分又余五十分,是半大分者也。即推日之卦也,即是十二支配八卦也,即是子一、申二、卯三、巳四、辰戌丑未五、亥六、酉七、寅八、午九是也。或卦与月卦有相刑相生同类也,即知一炁化应不应也。又以日中取时一甲子,即以阴阳二九局中逆顺行之,看气交时甲子在九局宫何位,人中看得时卦克日卦,即化应有俱化、俱不化。又看时甲子,如在五正,即居气不来。如在四维,即炁至也。又将日卦合得甲子在何门也,如在休门三卦相克,不成灾。如在生门,即本炁自然之舒,民乃康和。如在伤门,即万物损,民病多。如在杜门,风雨不时,万物乃否,民病乃愈。如在死门,万物乃瘁,民病夭亡。如在开门,万物乃通,时令乃应,民病得痊。天地阴阳皆得其济。
卷之十四
求左右二间法
司天在正宫,即天令专化,二间不入合也。五正宫在天蓬一宫、天内二宫,同中宫天冲三宫、天柱七宫、天英九宫。此五正宫司天入此室,气不入合也。
司天在维宫,即二间在正宫、维宫之四。此言三在,谓二宫坤位,二同正宫。
又对化司天与运相得,即左右二间齐入,令天数奇,在先左间。地数偶,在先右间。对化司天与运相得,在只一间。天数奇,只在左间。地数偶,只在右间数也。
又虽对化与运不相得,司天在正宫,却不间也。司天在地正宫,即二宫在维宫。维宫名曰暗宫,即二间不能入合也。
少阴司天在左间,太阴右间。阴□□见未运,即左间不至见金运,即右间不至余法。
求厥阴左间法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己年有零,年别取之也。(别取厥阴对化之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外进一位。次取零年中巳亥年,如见数后分作两位,去亥年不用之,(巳亥正化岁收也。)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乘数八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
此厥阴之左,是少阴也。次取少阴左间,太阴率数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加午年,)如有零年,别取之(取子午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年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次合之,即作两位分之,即以正化生数二因。看得多少,别置一位。次以间气数,上乘厥阴因数,乘之又以巳年支数巳数巽其四次。以午年支数,午为离,其数九。即以九乘于四,乘得多少。次以巳年干迁数以乘午干迁数,仍看得已甚,巳年是甚午年次以午年干临迁数,以乘已年干迁数,看得多少,加入前数合之。又看得多少,即以五运生数去之,看得是甚运数,即以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各进了以为去之,他取此也。去外看有几,此间气入令之日也。
求厥阴右间气法
先下积至本年,(本年即未己年,)有零年别取之,(别取巳亥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外进一位,次取零年中巳亥分作两位,去亥不用之,(去正化间,)看得多少,即以对化八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厥阴之右,是太阳也。次取厥阴右间太阳奉数,先下积年至本年,如是乙巳,即是甲辰有零年,别取之,谓别取辰戌年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外进一位,和零合之。如见数分作两位,即去戌年不用,即以辰年对化乘数六因之,得多少别安下位。次上乘于厥阴因数,看得多少(令奇位)。次以巳年支数四,又以辰年支数□注云看得是甚,已甚辰各逐运,乘逆迁三数,即以辰年干迁数次以巳年干迁数,乘得多少数。通前合之,如见数即以五运生数去之,看得甚运,如前去之,维有余。其又减半,此数是间气入合之日也。
求少阴左间法
(太阴为少阴左间,谓天数,奇即先左间,后右间也。)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子年,)有零年别取之。即别取子午少阴司天数,看得几甲子。除零年进一位,次取零年中子午合之。如见数分作两位,去午年不用之,去却正化之年,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乘数七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少阴之左,是太阴也。次取少阴左间,太阴奉数,先下积年,至本年。(司天前年丑年。)有零年别取之(取丑未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年外进一位,次和零年合之。见此数即分作两位,去未年不用,别置五。次以本年子年干迁数,干为坎之数一。次位以丑年支数,土中宫支数五,以五乘一,看得多少,别置五。次以本年子年干迁数,谓是本年是甚,子年是干至支。次以丑年干迁是甚,丑年乘于支,看得几次,即以丑年干迁数乘子年干迁数,以二数加前入数,都合之看得多少。即以五运生数去之五运生数。此日二进乘而去之,去外看得几,后即是左间入今日也。
求太阴左间法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未年),有零年,另置之,别取未年不用之。正化之年右间,看得多少,即以五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在阴左间少阳也。即以太阴左间少阳奉数,少阳在太阴之前,先下积年至本(司天前一年,寅年)。如有零年别取之,取寅中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年外,即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如见数即分作两位。去中年不用,即以正化生数二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次以间气数上乘司天因数乘之,别置之。又以取丑年支数四维法上,此数五。次以寅年支数寅法下,其数八,即以八乘于五。其乘多少,又以丑年干迁一,丑年,寅年干临数也。又以寅年干迁数乘得多少,以二位乘数,加入前数,合之三位,多合之,看得多少,即以五运生数去之外,看得几,后是间气入合之日也。
求太阴右间气法
(少阴为太阴右间,谓天数偶,即先右间也。)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今丑年。)有零年别取之,别交丑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外,以甲子进一位,和零合之。如见数作两位分之,即去未年不用之,(去正化不用,)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五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太阴右间,少阴也。即去年,同去庚子年,即有零年,别取之。别取子午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如见数分作两位,去午年不用之年,不当间丑年。次以间气数,上乘太阴司天因数乘之,(见数了别置此数。)又以丑年支数,(丑土五数,)次以子年支数,(水一数,)以一乘五,看得多少。通前都合之三位,通合前数,如是数,其即以五运生数去之,本年火运乙丑年金运,四百去之。丁未年木运,三百去之。己丑年土运,五百去之。辛丑年水运,一百去之,去外有零,其是谓气入合之日也。
求少阳左间气法
(申年对化,即阳明为左间。)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今申年。)有零年别取之。别取庚申之年,看得几甲子。去零年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即零年中寅申也。和零合之,见此数分作两位。去寅年不用,言正化年各间气也。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七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少阳左间是阳明也。(司天前一岁,即升为左间。)即以阳明作左间气,奉数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寅年,酉年。)如有零年,别取之。(取卯酉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年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去卯年不用也。(卯年不当用也。)即以正化二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次以间气数上乘少阳因数也。又以申年支坤数。酉为兑,其数七。即以酉年干迁数,乘干迁数看乘得多少。即加前数,都合之。(五数通合,)见此数即以甚数去之,(甲申年土运,五百去之。及二百五十者,去此半也。诸运皆如此去之。自交司后一百二十五日,司气入未天合之。)几外看有几何,即是间气入合之日也。
求少阳右间气法
(太阴为少阳右间,诸天气,偶即先右间。)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今申年。)零年别取之,(别取寅申年。)看得几甲子,除零数外,即以甲子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即去寅年不用之。(去正化不用也。)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七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少阳右间是太阴也。(去岁作司天,还谓为右间。)先下积年至本年,(去几司天未年。)有零年别取之,(别取丑未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数见分作两位,去丑年不用之。(丑、寅、申年,即有气也。)即以未两化五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即上乘于少阳因数,得多少。又以申年支数,(未为土数五。)即以五乘于二,乘得多少。又以申年干迁数,(申年本年,自干至支,)次以未年干迁数,乘得多少,时二数,通前大数合之,如见数即五运生数去之。看得甚运,以当每运五二进去之。去外有零,其数如不及,并半周其减者半也。减外之数,是间气之日数也。即以自交司后,乃间气法入合之日也。
求阳明左间气法
(如卯对化,即太阳为左间)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今卯年。)有零年别取之,(别取即卯酉气。)看得几甲子,零年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次取零年外,酉见数分作两位,去酉年不用之,谓正化无间气。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乘数九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阳明左间气,是太阳也。即以太阳左间气奉数,(在司天前一年,为左间也。)先下积年至本年,(司天前辰年也。)有零年别取之,(取辰戌年。)看得几甲子,除零外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去戌年不用之,(戌年不当间作)即以对化六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次以间气上乘于阳明因数。乘了又以卯支数,(卯法里其数三。)次以辰年支数,(艮维土其数五。)即以五乘于三,乘得多少,次以卯年支数(即今干数),次以辰年干迁数,(前一年干迁,即辰年干迁数,乘卯年干迁数也。)乘得多少,即以加入前数合之。(二位共合。)看得多少,即以五运中生数去之。本年运是甚,运七二维百乘去之也。外去外其半,其减者半也。减之安者,得几何,即间入合之日者也。
求阳明右间气法
(少阳为阳明右间。天数偶,即先右间,后左间)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今卯年,今取卯酉年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外即以甲子岁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即去酉年不用之。(去正化无间气。)看得多少,即以对化九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阳明右间气,乃少阳也。(去岁作司天,还作右间、)即以少阳正化奉数,(正化寅年。)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去岁寅年。)有零年别取之,(别取寅申年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如见此数,即分作两位,即去申年不用之。(申不当作年之右间。)即以寅年正化二因之,因得多少,次上乘相阳明因数,乘又以卯年干迁数,(卯年当年干临支,)次以寅年干迁数(以去年干迁数),即寅年干迁数,乘卯年干迁数,看得多少,通前合之三位,都合如见数者,即以五运生数去之,(本年五运二进百乘去之,)去外有零及半者,又减乘七,减外有零,其是右间入合之日也。
卷之十五
求太阳左间气法
(即辰年对化年,取厥阴为左间)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辰年,)有零年别取之之(别取戌年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即去戌年不用之,(去正化不用。)看得多少,即以对化六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此太阳左间气是厥阴也。(司天前一位,左间。)即以厥阴左间奉数。(司天前一岁,升天为左间气。)先下积年至本年,(去岁司天是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年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去亥年不用之。亥年不当太阳对间,即以对化数八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下位,次以间气数上乘相太阳因数。乘了别置一位,又以辰年支数,(辰法维土数五。)次以己年支数也。(己维巽其数五。)即以四乘相五,乘得多少。又辰年干迁数,(前一年干迁数,即己年干迁数乘辰年,)乘得多少,加入前数,通之看得多少,即以五运生数去之,(即今辰年本运百乘去之,去外亥年其又减半。)去外看得有几何,是间气入合之日也。
求太阳右间气法
(阳明为太阳右间。天数偶,即先行右间)
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今辰年。)有零年别取之,(别取辰戌年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外,即以甲子数进一位。和零合之,分作两位,去戌年不用之。(去正化无间也。)看得多少,即以对化六因之。因得多少,置之上位。太阳右间气是阳明也。(去年司天,位为右间)次看阳明对化奉数,(即以去岁司天奉数)先下积年至本年,(本年即还位卯年。)有零年别取之,(取卯酉年也。)看得几甲子,除零合之,如见数者,分作两位,即去酉年不用之。(酉年不当右间气。)卯年对化九因之,因得多少,别置一位,即上乘太阳因数。乘了别置一位,又以辰年支数,(辰维土,其数五。)次以卯年支数,(卯法震,其数三。)即以三乘相五,看得多少。又以辰干迁数,(今年干迁支数,)次以卯年干迁支数,(去岁卯年干迁支数,)乘辰年干迁数,乘得多少,并加入通前合之数。见数即以五运生数去之,本年辰年是甚运,以运生数二进,乘一百去之,去外及半又减其自也。去外有零年者,即入间所至之日也。
凡诸气行间之日,其还有日数,或作接间,至可书天数也。或太过至次岁之外,或不及不□半通而退得天数,□而退位者也。
厥阴间至,运胜相间,即三十日退,(见金运者间也。三十日退,以此生数故也。)运不胜间,即八十日退。(司天数维宫及运见水、火、土者,即八十日而退,以木之乘数也。)少阴间至,运胜相间,即二十日退。(司天数在维宫反见火乘数故也。)
运不胜间即七十日退。(司天数在维宫,及中见金、木、火、土运,即间两岁,七上元乘数,故七十日也。)
阳明间至,运胜相间,即四十日退。(中见火运,四十日退,金之生数故也。)
运不胜间,即九十日退。(司天维宫,及中见水、火、土金,二运退九十日,退以乘数也。)
太阳间至,运胜相间,即一十日退。(中见土运,胜相间,即一十日退以半数也。)
太阴间至,运胜相间,即五十日退。(生数乘数。)
运不胜间,即百日退。
运不胜间,即六十日退。(司天在维宫,中见木、火、土、金,即六十日退也。)
少阳与少阴同法
厥阴间至,即风土高举,天地暝埃,云物摇动,天司失政,雨湿不化,地气乃(辶重),平川乃孔。甘化之物,并皆乘(酉交),黅草之色变而苍瘁,大风散发,林木折损,果实凋落,万物皆损,岁星芒芒,故毛虫乃育,倮虫不滋。民病于脾,久陈相胃,甚有四肢不举,胕肿,黄疸,肢节皆疼。
少阴间至,天令郁燠介虫乃夭,羽虫生化物病内引饮一心虬而厥鬲脱不通,丹毒痛乘病疮肠小便赤沃,大便难,惊骇,谵忘,病生于肺,久及大肠,甚有名伤寒热喘咳(少阳同)。
太阴间至,大雨且作,太虚埃昏,湿令布化,骤雨霖隆,流水于险地,土崩,野泽生。远视山为主埃四□倮虫孕育,鳞虫殃,民病于肾,久及膀胱,甚,分骨痿痹,取先溺无力。
阳明间至,杀气更作,远视山川,白埃当野,木乃乏叶、乃凋落,西风数举,燥炁每施,山川白云,地产咸酸,物变瘴,霜露复降,清生朝暮,草木死枯。民病燥,燥烟孔,大便秘。病本于肝,久及于胆。民病两胁,病小便淋,转筋,目暄。
太阳间至,天地昏翳,冰雹交至,寒雾凛冽,司天失政,地气以静,天气以承,阳光不治,羽虫伏,鳞虫化育。民病腰脉痛,足胫寒,取小腹痛。病本于心,久及小腹。民病□生于内,小便赤涩,久而引饮,四肢无力,食饮痞。病甚即寒热往来,变成痎疟。
夫运者,动也,即五行。爽气有寒,化源自太始开辟者,甲运迁临,至今无有休息,终而复始。天地初分,阴阳辨位,清浊始分,升降以定。运气初迁,即天始于甲临于子,地始于己临于卯。于是甲己之间,中见土运,故五运以土为首,作五行之化源也。
五行以土为祖配合中央作天元之首。寒者,数为一也。自一气而生,故为五行祖宗之化源也。以甲生乙,作金运。乙生丙,作水运。丙生丁,作木运。丁生戊,作火运。戊生己,作土运尽。土即火之子也。
今反本而为五,土以附四方,故生天地,天地但配土也。即天门外六戊于西北,地户集六己于东南,故五行生于太极之中,即太始混本于土也。龙求雨一者,在太极者,始见宜暝而黑。元至之象,螟黯之先有黑色,故水数一也。黑久而变明生赤,赤明生作南方,朱雀之象赫色也。次二见赤,故火数二也。即见光次没离故也。明色已久,中有苍苍,赤中变而作青龙于左泉。即次二之色,故木数三也。苍色已见白气如风,结而生五岳,即作白虎于右西。次见之,故金数四也。始定四方,始定始配于四象者,即次先后,离次震后,先即北后南,次左东而后右西也。四方自土而立,即为化源也。先立四象皆有,皆自土生龙,后中央见黄。即上用四方,毕后还之,而民中为立。
是故五行生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所谓乘数者,即四方附土,各乘土数也,即五行各附土五数。水一附土而为五,成火水居北方亥子之位,得六十日,水化附于季冬十二月丑土,一十二日王,共七十二日,即丑土正王一十八日,共冬三月,故水在季冬成得五数,五合之成六也。
火二附土,而加五成七也。火居南方巳午之位,正得六十日,火化附于季夏六月,未土十二月共七十一日。即未土正王一十八日,共夏三月,故成得季夏土数,五合之成七也。
木三附土,而加五成八也。木居东方寅卯之位,正得六十日,木化附于季春三月也。故成得季春土数,五合三成八也。
金四附土,而为五成九也。除金居西方申酉之位,正王六十日,金化附于季秋,九月戌土一十二日,共王七十二日,即戌土正王一十八日,共秋三月也。故乘金得季秋,土数五合成九也。也即先北后南次东及西,土不乘者,附于道。也故称土十一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三即道,自虚无而生太极一也。太极生天地,二也。天地生五行,三也三生万物,皆自五行。天地既分五行,其运数有黄炁,横于甲,先以甲子为首。次二有白炁横于乙,次有乙丑。次三有黑炁横于丙,次有丙寅。次四有青炁横于丁,次五有赤炁于戊辰也。次六有□□于乙。有黄炁者,才是火之子。补于一之下,即坤元,道之子也。次甲与己合,共见土运。丙与辛合,见水运。乙与庚合,共见金运。丁与壬合,共见木运。戊与癸合,共见火运。即上见司天,下见在泉,中有运气,与合同三元也。
六炁升降纪天地经纶之用(缺)
卷之十六
第一天蓬星
启元子截法:
外经二十四星符南政,自蓬头星顺行至吞魔,北政自长戟星逆行至毛头。
中室土星火圣天蓬星,直入中室不经遁也。
中经八星南政,自民康星顺行至平康星。北政大人星,逆行至元嚣星。里经四星,南政自左元星,顺行至北溟星。北政自右元星,逆行至黝黯星。
外经二十四星:
冯夷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十一日,阳明十二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蓬头星少阴少阳十七日,厥阴二十四日,阳明十三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攒头星少阴少阳各六十日,厥阴二十日,阳明二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彗符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四十日,阳明三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五丁星君相二火九日,厥阴二十日,阳明三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巨兽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三日阳明八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神龟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三日,阳明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霖泽星君相二火一日,厥阴三日,少阴三日,阳明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天贼星君相二火五日,厥阴六日,阳明四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毛头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四日,阳明六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长戟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厥阴十二日,阳明十三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雰霙星君相二火三日,厥阴七日,阳明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凛冽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八日,阳明六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滇勃星君相二火一日,厥阴十一日,阳明十三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雷拉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九日,阳明十一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老人星君相二火一日,厥阴二日,阳明五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司命星君相二火九日,厥阴十日,阳明十一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天女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十一日,阳明十三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三女星君相二火八日,厥阴九日,阳明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胡人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八日,阳明一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三兵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八日,阳明一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长魔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七日,阳明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吞魔星君相二火四十日,厥阴十九日,阳明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天牢星君相二火八日,厥阴七日,阳明六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以上二十四符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逢太乙,初至八已英宫对宫,即司天气苗如高,即下临之,下即上犯之,临之皆符星见。有吉凶各逐本星也。厥阴至此宫,只算厥阴经缩日也。
中经八星南政顺行北政逆行
民康星太阴四十二日,阳明五十三日,厥阴三十七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元嚣星太阴三十七日,阳明四十八日,厥阴六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永康星太阴九十日,阳明三十八日,厥阴八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大人星太阴六十七日,阳明九十日,厥阴八十一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禧昌星太阴九十日,阳明三十八日,厥阴六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符佑星太阴四十八日,阳明三十九日,厥阴九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贤女星太阴八十一日,阳明二十九日,厥阴三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平康星太阴十一日,阳明十九日,厥阴三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以上八星,非常不见,如司天炁至南而不行即见,二事即临之,下即犯之,临之与犯至如本处呈见,见各有吉凶也。如太阴司天,只算太阴数也。
里经四星:
右元星太阴四十日,阳明三十日,厥阴十五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黝黯星太阴四十日,阳明三十日,厥阴三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左元星太阴十三日,阳明二十一日,厥阴二十一日,君相二火、太阳不至此经。
地漠星太阴二十日,阳明四十日,厥阴二十日,君相二火、太阳俱东至经。
以上四符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至此不行,其星即见,见各有灾祥之应。如阳明司天只算阳明数。三经气不留,即星各不见。天蓬室者,即北方一宫,坎位,水司之室也。全得宝瓶宫西侵双鱼宫,十度,东犯磨碣宫十度。
外经二十四星,非常不见,如见小游太乙于九宫,与相对者同度。同经相冲犯者,大室之星,所以之处见也。
中室主星大王天蓬星,即主司天星也。一壬年一度见之,主太平也。太阳司天至此室,更不经遁,二经直入中室,命以天符合德。君相二火如不入中,里二经能深入水室也。君相二火如经外经二百八十七日,水土不至,上不经于外也。
中经八星,太阴经四百六十日,阳明经四百五日,厥阴经四百八十七日,二火水不至也。
里经四星,太阴一百三十日,阳明一百二十日,厥阴七十六日,二火水不至也。看本数已上,司天气高已下,司天气下如南政,高迟而下疾,北政高疾而下迟也。如迟即百,如疾即一日,如疾即二日为一日也。
南政顺行,北政逆行。厥阴司天至此室,只算厥阴数。太阴司天至此室,只算太阴数。阳明司天至此室,只算阳明数。二火司天至此室,只算二火数。所谓疾运,一如高下法。顺逆只看南北,南而不行,只看太乙初至对宫也。对宫者,即天英九室乃与一宫天蓬对也。如对初至即留而不行,次看经循何经也。看迟疾何星所到之星,与司天或临、或犯,其星乃见,见各有灾也。
卷之十七
第二天内宫
外经二十八星:
南政自丰登,顺行至济远星。北政自经纶星,逆行至饥荒星。
中室主星大王理天内星,太阴司天至此室,直入中室也。陷刃星在百埃星,陷一星在喜星,陷一星在天仓星。
中经十星:
南政自通成星至天口星,北政自收精星,逆行至野人星,里经四星。南政自人元星,顺行至境元星。北政自寿元星,逆行至生元星。
外经二十八星:
丰登星君相二火各十一日,阳明七日,太阳九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邻域星君相二火各十一日,阳明七日,太阳九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黄埃星君相二火十日,阳明二十日,太阳十一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霢霖星君相二火各七日,阳明八日,太阳十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稼穑星君相二火十二日,阳明十三日,太阳十五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天龙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八日,太阳七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夷人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八日,太阳八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攒技星君相二火各十八日,阳明七日,太阳七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潢海星君相二火各十二日,阳明十日,太阳八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尸星君相二火各十二日,阳明八日,太阳八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芒毳星君相二火各八日,阳明九日,太阳十一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天煞星君相二火各八日,阳明六日,太阳十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三合星君相二火各九日,阳明十日,太阳十一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景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十一日,太阳十一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子母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八日,太阳七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经纶星君相二火各十一日,阳明十一日,太阳十三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天郁星君相二火各十一日,阳明七日,太阳十二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八杀星君相二火各三日,阳明五日,太阳十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拖焰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七日,太阳九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九域星君相二火各十七,日阳明九日,太阳十二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无疆星君相二火各八,日阳明七日,太阳九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加禾星君相二火各十一日,阳明九日,太阳十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开远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十一日,太阳九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埃昏星君相二火各十一日,阳明十日,太阳七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寿羽)拂星君相二火各七日,阳明十一日,太阳七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隆盛星君相二火各七日,阳明十一日,太阳十五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济远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八日,太阳十二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饥荒星君相二火各十日,阳明八日,太阳七日,厥阴太阴不至此经。
以上二十八星,皆天内室外经之星。非常皆不见,如司天至此对宫,逢太乙初至,即司天炁留而不行。或下临,或犯上,或逆来,或顺至,迟疾各遂日数,或至何星,如炁住时即见,见各吉凶也。
中经十星南政顺行北政逆行
通成星君相二火三十日,阳明二十日,厥阴八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喜乐星君相二火十日,阳明十七日,厥阴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天苍星君相二火十二日,阳明十日,厥阴七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收积星君相二火三日,阳明十日,厥阴八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野人星君相二火十二日,阳明十二日,厥阴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亲支星君相二火十二日,阳明十一日,厥阴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开医星君相二火十一日,阳明十日,厥阴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百埃星君相二火八日,阳明十日,厥阴十二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天崟星君相二火十一日,阳明七日,厥阴八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天口星君相二火二十日,阳明十八日,厥阴十九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以上十星,皆内星室中经之星也。非常不见,见之即有吉凶。或高、或下、或迟、或疾、或顺、或逆,皆本气日数除之。
里经四星:
人元星君相二火八日,阳明十日,厥阴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生元星君相二火十七日,阳明十三日,厥阴十二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寿元星君相二火二十日,阳明十九日,厥阴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境元星君相二火二十四日,阳明十八日,厥阴三十日,太阴太阳不至此经。
以上四星,皆天内室里经之化也。南政顺行,北政逆行。如司天气留不行,即看顺逆迟疾,各逐本炁,看至何经,何星位处见,见有吉凶也。
天内室者,即西南二宫坤位,土司之室也,同正宫也。天离室中宫,故同北正室者也。即外得巨蟹宫二十分位,阳宫二十一度。外经二十八宿,即非时不见,如太游太乙入八宫,经游或外经,或中经,或里经,与本宫六气相冲者,其气所至之处乃见也。中室主圣大星,天内室即主司天星也。一千二百年一见,见之太平也。太阴司天至此室,不经此三经,直入中室,命曰天符合也。假令中见木运,亦不能承之也。左右二间,不可间令也。厥阴亦不入于外经,太阳亦不入于中里二经也。外经二十八星,君相二火都经三百一十四日,阳明二百五十六日,太阳二百八十八日,太阴厥阴不至也。中经十星,君相二火都经一百五十三日,阳明一百二十五日,厥阴一百三日,太阴太阳不至也。里经四星,君相二火都经二十六日,阳明六十日,厥阴七十二日,太阴太阳不至也。以上之数,皆是司天之气经循星度及数也。如迟,即一日是一日也。如疾,即一日行二日也。南政高迟而下疾也,北政高疾而下迟也。六气在本数已上,即高也。已下,即下也。土运皆南政,顺也。水、火、木、金皆北正,逆也。
卷之十八
第三天冲室
外经二十四星:
南政自芒毫星,顺行至蕃秀星。北政自长尾星,逆行至群梭星。
中室星主大圣天冲星,即绪炁司天,皆不入中室。
中经十星:
南政自颢景星,顺行至容平星。北政三辉星,逆行至圜彩星。里星南政自忠直,顺行至苍气星。北政自隐贤星,逆行至真人星。
外经二十四星:
芒毫星君相二火各八日,太阴九日,太阳一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毛毬星君相二火各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病龙星君相二火各七日、十一日,太阴九日,太阳十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摧拉星君相二火各七日,太阴八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苍埃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十三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白兔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虎尾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六日,太阳六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强寇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六日,太阳五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厨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二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极齿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十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扫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二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群梭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七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长尾星君相二火三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三毫星君相二火十七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竟羽星君相二火八日,太阴十日,太阳十一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灾眚(生/月)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二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毛人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七日,太阳七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寿仙星君相二火十七日,太阴十四日,太阳十一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庆合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九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承宜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二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盖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陨落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小儿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十二日,太阳六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蕃秀星君相二火二十日,太阴十五日,太阳十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已上二十四星,皆天冲室外经之星也。如司天至此室者,高下、疾迟、顺逆,逐气循之日数至经星,如气弱不行,其星见,见各有吉凶也。
中经十星:
颢景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阳八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丽景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阳九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熙合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阳九日,阳明八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辉彩星君相二火八日,太阳九日,阳明七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圆彩星君相二火八日,太阳十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三辉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阳十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丰成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阳九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灵芝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七日,阳明八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辉庆星君相二火二十日,太阳九日,阳明七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容平星君相二火二十日,太阳十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已上十星,皆天冲室中经之星也。司天气至此室,各逐本气经循日数也。即看顺逆、迟疾、高下,气住处其星见,见各有吉凶也。
里经六星:
隐资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阳八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伏怨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阳七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秀气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阳七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忠直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阳八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贤良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阳八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真人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阳七日,阳明九日,太阴厥阴不至此经。
已上六星皆。天冲中室之星也,非常不见。如见,司天至此,经久而不行,或临、或犯即见,见时看得本经何星吉凶,逐星所作也。
天冲室即正东三宫震位木司之室也。其室全得天蝎宫,分得人言宫十一度,天秤宫十度,次名正宫也。
外经二十四星,即非常不见。如四神太乙游于一宫相冲,或气经外,或经中经,或经里经,经循所至之处,气位处也,星见也。见处或吉,或凶,犹本星也。
中室主星大圣天冲星,即本司主星也。非常不见,即一千三百年一次见之,太平也。厥阴司天至此室,即不经循三经,直入中室,命曰天符合德也。其化曰德化也。中见金运,不行承之右二间,不能合间也。阳明不经外经也,太阴不经中里二经也。外经二四星,非常不见,君相二火,经此经三百五十八日。太阴二百二十五日,太阳二百四十日,各经外经也。
中经十星,君相二火九十六日,阳明七十二日,太阳七十八日,各经相中经也。
里经六星,君相二火五十七日,阳明四十八日,太阳五十二日,各经里经也。
所为日数,各定迟疾。如疾,东一百行三日,午月行一月也。如本数以上,即高。本数巳下,即下。南政高迟而下疾,北政高疾而下迟。南政顺行,北政逆行也。
卷之十九
第四天辅星
外经二十五星:
南政自曲直顺行,至隐明星。北政自天霞逆行,至五横星。中室主星大圣天辅星,诸炁司天至,皆不入中室也。
中经十星:
南政自流矢星顺行,至鵶头星。北政自天合星逆行,至来狄星。
里经六星:
南政自机关星顺行,至埃落星。北政自天覆星逆行,至殒平星。
外经二十五星:
曲直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九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三竭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一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三良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六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安人星君相二火五日,太阴十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半纪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二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湿灾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阳十五日,太阳十七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勃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二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九攒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二十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群鵶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九日,太阳七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五毫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四日,太阳十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五横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霞星君相二火三十日,太阴二十七日,太阳二十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人足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十日,太阳一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白霞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八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宝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十日,太阳一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奸臣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十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成合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二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阴谋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二十日,太阳十七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三蓬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日,太阳十四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壻星君相二火三日,太阴二十四日,太阳十七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连贯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八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剑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灾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日,太阳七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将相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八日,太阳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隐明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七日,太阳五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中经十星:
流矢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雄刀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五日,太阳六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竞击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七日,太阳十二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鞭星君相二火三日,太阴一日,太阳四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来狄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八日,太阳十二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合星君相二火七日,太阴八日,太阳九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暗害星君相二火十七日,太阴十三日,太阳十一日,厥阴十一日,阳明不至此经。
六害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四日太阳九日,厥阴十一日,阳明不至此经。
鵶头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十二日,太阳十一日,厥阴六日阳明不至此经。
谋害星君相二火十七日,太阴十二日,太阳七日,厥阴二十一日,阳明不至此经。
已上十星,皆天辅室中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留不行即见之,各经本星吉凶也。
里经六星:
机关星君相二火二十七日,太阴十四日,太阳十九日,阳明十三日,厥阴不至此经。
闷乱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十八日,太阳十四日,阳明十三日,厥阴不至此经。
殒平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太阴十八日,太阳九日,阳明七日,厥阴不至此经。
天覆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十三日,阳明七日,厥阴不至此经。
隔位星君相二火二十一日,太阴十二日,太阳十一日,阳明十二日,厥阴不至此经。
埃落星君相二火三十日,太阴二十九日,太阳十一日,阳明四十三日,厥阴不至此经。
已上六星,皆天辅室里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留见之,即各逐本星吉凶也。
天辅室者,即东南方巽四宫,风司之室也。其室分得天秤宫二十度,双女宫二十度,故名维宫也。
外经二十五星,非常不见,如真符太乙入于天心室,对此宫即气行之次,看住处在何经、何星也。住处之星,各有吉凶。中室主星大圣天辅星,即司天主司之星也。一千四百一次见之,主太平也。此东南维宫,司天间气至此室,天合皆不正化。六气至室,皆天符合德。阳明与厥阴,不经循外经,阳明亦不循中经,厥阴不经里经。
外经二十五星,君相二火经循三百日,太阴六百二十八日,太阳三百八十六日。
中经十星,君相二火一百三日,太阴八十七日,太阳八十一日,厥阴一百二日。
里经六星,君相二火一百四日,太阴九十日,太阳一百十六日,阳明一百四日。
各经三经之日,皆定迟疾也。如疾者,即五十日行一百日也。此天辅室者,南政高而顺疾也,下而顺迟也。如北政,高而逆疾也,下而逆迟也。高即本数已上,下即本数已下。如家气对行之,次对宫也。太乙初入天心室,其气即住而留久,而住处看顺逆、迟疾至何星也。(其星见退日,与至同数也。)
卷之二十
第六天心星
外经二十五星:
南政自分霞顺行,至攒明星。北政自九子逆行,至双贯星。中室主大圣天心星,即诸炁司天,皆不入中室也。
中经十星:
南政自八冲星顺行,至安众星。北政自明辉星逆行,至生天星。
里经六星:
南政自烂霞星顺行,至气中星。北政自从顺星逆行,至背道星。
外经二十五星:
分霞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七日,太阳八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伏角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厥阴十一日,太阳九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人寿星君相二火十四日,厥阴七日,太阳十一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天昌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八日,太阳九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永丰星君相二火十四日,厥阴七日,太阳十一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芒头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厥阴五日,太阳三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闭贤星君相二火一日,厥阴七日,太阳八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退贤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十日,太阳四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三芒星君相二火一日,厥阴九日,太阳七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流霞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厥阴六日,太阳七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九臣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九日,太阳七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连珠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厥阴八日,太阳九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九子星君相二火二十日,厥阴七日,太阳九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泄众星君相二火二十日,厥阴七日,太阳十二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双贯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厥阴八日,太阳九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长阵星君相二火九日,厥阴八日,太阳十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角辉星君相二火十三日,厥阴十一日,太阳十四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兵将星君相二火十四日,厥阴八日,太阳十一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八殒星君相二火八日,厥阴十八日,太阳十八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六极星君相二火九日,厥阴八日,太阳七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三存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九日,太阳七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三淼星君相二火三十日,厥阴十三日,太阳十三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四归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厥阴十日,太阳十九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经纬星君相二火八日,厥阴六日,太阳二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攒明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厥阴十日,太阳十三日,太阴阳明不至此经。
已上二十五星,皆天心室外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留即见。见各逐本星之化,或吉或凶,从本星所作数。少阴司天即算君相二火数也。
中经十星:
八冲星君相二火八日,太阴十日,太阳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文德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日,太阳三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天戮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日,太阳五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七杀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五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生天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明辉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十一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芒辉星君相二火十日,太阴七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群峰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太阴七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四犯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十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安象星君相二火九日,太阴十日,太阳八日,阳明厥阴不至此经。
已上十星,气留不行即见看,看顺逆迟疾,自交司得位日起,首算之至,所在住处,其星见。见之各逐本星吉凶也。
里经六星:
烂霞星太阴十七日,阳明七日,太阳七日,厥阴十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合苦星太阴七日,阳明十一日,太阳六日,厥阴八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背道星太阴七日,阳明八日,太阳五日,厥阴三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从顺星太阴三日,阳明九日,太阳七日,厥阴十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绮月星太阴十一日,阳明七日,太阳九日,厥阴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炁中星太阴十一日,阳明十日,太阳八日,厥阴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已上六星,皆天心里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至此室,逢太乙即留而不行,亦至之星气住处即见,见各逐本星之兆也。
天心室者,西北方乾位,天司之室也。分得双鱼宫二十一度,白羊宫二十一日度,故名维宫也。外经二十五星,即非常不见,如天乙太乙游于辅室,此即司天气留而不行,在处之星也。乃见之,主吉凶。犹本星之化生也。中室主星大圣天心星,即主司天本室大星也。此维宫司天之气如至此室,即炁天符合德也,太阳阳明不至外经也,外经二十五星,君相二火经犹此经二百八十三日,太阳经循此经二百四十三日,厥阴三十七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也。已上三经经循日数,并录迟疾度,即五日行十日也。至心室维宫,如司天及本数已上,即气高也。本数已下,即气下也。南政高而顺疾,北政下而逆疾,而高下之数,各从迟疾,高而临下,即犯之临之,与化住处星见也。
卷之二十一
第七天柱星
外经二十四星:
南政自八乘星顺行,至直星。北政自五霞星逆行,至张射星。
中室主星大圣天柱星,阳明司天至此室直入中室也。
中经十三星:
南政自五圆星顺行,至三灾星。北政自仁德星逆行,至天蝗星也。
里经六星:
南政自人积星顺行,至彰霞星。北政自天乏星逆行,至龙首星。
外经二十四星:
辉散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八日,太阳十日,太阴十一日,阳明不至此经。
双乱星君相二火十四日,厥阴十二日,太阳十一日,太阴九日,阳明不至此经。
戈甲星君相二火十一日,厥阴七日,太阳八日,太阴九日,阳明不至此经。
系气星君相二火十四日,厥阴十三日,太阳十二日,太阴十三日,阳明不至此经。
七辉星君相二火十日,厥阴十日,太阳七日,太阴八日,阳明不至此经。
重芒星君相二火一日,厥阴八日,太阳八日,太阴十日,阳明不至此经。
天狗星君相二火十七日,厥阴十一日,太阳九日,太阴九日,阳明不至此经。
天埃星君相二火七日,厥阴十日,太阳十一日,太阴十日,阳明不至此经。
群尾星君相二火四日,厥阴十日,太阳七日,太阴二日,阳明不至此经。
五霞星君相二火五日,厥阴七日,太阳十日,太阴十二日,阳明不至此经。
张射星君相二火十七日,厥阴十一日,太阳一日,太阴十二日,阳明不至此经。
览明星君相二火十四日,厥阴六日,太阳七日,太阴八日,阳明不至此经。
伏明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厥阴十日,太阳七日,太阴九日,阳明不至此经。
围熖星君相二火二十三日,厥阴七日,太阳九日,太阴一日,阳明不至此经。
气围星君相二火十二日,厥阴九日,太阳八日,太阴十一日,阳明不至此经。
民困星君相二火二十日,厥阴十日,太阳十六日,太阴二日,阳明不至此经。
七尾星、门霞星、天祥星、集辉星、侍圣星、二直星、八乘星、三头星
已上二十四星,皆天柱室外经之星也。
中经十星:
五间星、轮勃星、溃乱星、会合星、仁德星、天蝗星、二公星、五峰星、二焰星、三灾星
已上十星
里经六星:
人积星、昌宁星、天乏星、怜辉星、彰霞星、龙首星
已上六星,皆天柱室内经之星也。
天柱室者,八宫东北艮位,山司之室也。分得魔蝎宫二十一度,人马宫二十一度故名维宫。外经二十四星,中经十星,里经六星,非常不见也。如臣基太乙游天内室,与此宫相对者,即炁留不行也。如炁不行,或留或犯,随所见如五福太乙在中宫,天命即不见也。
中室主星大圣天柱星,即司天主司之星也。非常不见,一千八百年一次见之。主太平。此离宫之气至此室,天元符合德也。司天之气至此,天令不专,二间入令运也,所承之也。
外经二十四星,君相二火终此经三百一十九日,太阳经此经二百八十日,厥阴经此经一百四十五日,阳明经此经二百三十三日,太阴不至此外经也。
中经十星,太阴经此经九十四日,阳明经此经九十日,太阳经此经七十九日,厥阴经此经八十一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也。
里经六星,太阴经此经五十一日,阳明经此经五十二日,君相二火经此经五十三日,厥阴经此经三十四日,太阳不至此经。
明为经循过者,日数皆定迟疾也。如疾度者,即十日行二十日也。诸经宫中如天数过本数,即高也。南政即高而顺疾,下而顺迟也。北政即高而逆迟,下而逆疾也。
又天数过周天数,即各太过也。如天数未尽而经数尽者,非气高也,即入中室也,此非天符也,后退位之日,即移此室中也。如天数不及半周天,三数不及半周天,命曰司天不及而经不尽。天数已尽者,亦非气留也。即入里经之宫更不经循也。此本司天,本室独治之,命曰不及也,故二间同治也,后司天复退之日,即离也。
卷之二十二
第九天英星
外经二十四星:
南政自气符星顺行,至三域星。北政自婴儿星逆行,至大掌星。
中室主星大圣天英星,有二侍星,君相二火至此司,直入中室也。
中经八星:
南政自北极星顺行,至磨正星。北政自三灾星逆行,至四维星。南政自光射星顺行,至昏明星。北政自灾凶星逆行,至凶吉星也。
经二十四星:
气附星厥阴二十日,太阳十一日,太阴十五日,阳明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钟星厥阴十日,太阳十日,太阴十一日,阳明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愚民星厥阴十三日,太阳十五日,太阴十一日,阳明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三日星厥阴十日,太阳十一日,太阴九日,阳明十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三辉星厥阴十日,太阳七日,太阴八日,阳明十一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五温星厥阴五日,太阳十日,太阴七日,阳明十一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九野星厥阴九日,太阳一日,太阴六日,阳明七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笼毫星厥阴七日,太阳十日,太阴八日,阳明七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两翼星厥阴十日,太阳七日,太阴十二日,阳明十三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霞点星厥阴十二日,太阳五日,太阴八日,阳明十二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三流星厥阴十日太阳十二日太阴十五日阳明十六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普宁星厥阴十日,太阳九日,太阴十日,阳明十一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成纲星厥阴太阳太阴阳明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普照星厥阴太阳太阴阳明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易政星厥阴十五日,太阳十日,太阴七日,阳明十二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天纲星厥阴九日,太阳十日,太阴八日,阳明十三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群附星厥阴十二日,太阳七日,太阴十日,阳明十三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聚乱星厥阴十四日,太阳十四日,太阴九日,阳明十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角力星厥阴二十日,太阳十一日,太阴十日,阳明七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四极星厥阴十日,太阳十一日,太阴十二日,阳明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伏阴星厥阴十一日,太阳十日,太阴十日,阳明十五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二尾星厥阴十一日,太阳十日,太阴七日,阳明十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二至星厥阴十日,太阳十一日,太阴九日,阳明八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三域星厥阴二十日,太阳十日,太阴十日,阳明九日,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已上二十四星,皆天英室外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留不行即见。见遂看司天之高下、顺逆、迟疾也,皆行起有处,定位星分多少经循日数也。如经行次宫天蓬室中遇太一至,其气即位,位处星见,见之各有吉凶也。
中经八星:
元(木丞)星厥阴十一日,太阴十五日,阳明二十四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云附星厥阴十五日,太阴二十日,阳明九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丹霞星厥阴二十日,太阴十日,阳明十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三灾星厥阴二十日,太阴十九日,阳明七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两耳星厥阴十七日,太阴十四日,阳明二十四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参谋星厥阴十五日,太阴二十日,阳明九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四围星厥阴二十日,太阴十日,阳明十四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磨正星厥阴十八日,太阴十二日,阳明十四日,太阳、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已上八星,皆天英室中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留不行即见。遂看司天之高下、顺逆、迟疾也。皆从起首处定位,星分多少,经行所住处看日数,至行星凶吉,各逐本星也。
里经四星:
光射星厥阴十二日,太阳十四日,太阴十三日,阳明、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灾凶星厥阴十四日,太阳八日,太阴十五日,阳明、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凶吉星厥阴十二日,太阳七日,太阴十三日,阳明、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昏明星厥阴十日,太阳十二日,太阴十日,阳明、君相二火不至此经。
已上四星皆天英室里经之星也。非常不见,如司天气留即见。见处本星,各有吉凶也。
天英室者,正南离位,九宫太司之室也。其室全得狮子宫,分得双女宫十度二十二分半,得巨蟹宫十度一十九分半,故名正宫也。
外经二十四星,中经八星,里经四星,非常不见。如君基太乙游行天蓬宫,与此宫相对,即元气留而不行住处之星也。非常不见,即一千九百年一次见之主太平也。如君相二火司天,如至此室即更不经循三经,即直入室中,命曰天符,故名德化也。
假令中见水运不可胜之也,左右二间亦不入令,即侍其霞彩也。如气高,即热令化之,令不数炎酷也。如气下,即炎烁沸腾,山泽干枯,草木乃焦,民病热上也。
又见中火运,即各太乙三合会也。如行度疾,即化令早应而早息也。如行度迟,即化令脱而脱息也。太过,即先应浅而投应深也。不及,即光化甚而后易令也。
司天亦有复至也。如天数时本宫去法,天不尽,即是代令之数也。如及周天数,名曰中有余也。如及半周数者,名曰平气也。如不及半周者,不及也。如过周天外者,名曰太过也。太过三五十日、及一百余日已上者,名曰复布政。天数太过有余天度疾行者,经循尽天数,却见。不太过者,名曰中有余也。即当布政而却不同布政者也。
外经二十四星,厥阴二百七十七日,经此经也。太阴二百三十二日,经此经也。阳明二百四十三日,经此经也。为定迟度,如疾度减半也。相火合天符,故不经循也。中经八星,厥阴一百四十六日,经此经也。裹经四星,厥阴三十八日,经此经也。太阳三十一日,经此经也。阳明、君相二火,不经此也。阳明金不深入火室,君相二火合天符,如天数太过而行度。经数巳终者,即中有也。即常布政,而后不同布政也。星不同布政,即天冲治之。天独治,民灾之甚,化令之酷也。
卷之二十三
求天地运化,逐岁司天,治脉易神藏之位法
子午之岁,南政司天,(土运之岁,君火治天,脉当治于上部。)左寸心脉,易于右寸。(右手不移,应于心脉,入于右手,南政顺迁,自左入右手。)脉该右寸浮大而散,(心之脉也。小肠随之,顺天易位,运于右手也。)阳明在泉,(肺脉不当右寸,及左天中司地为在泉,自言高下矣。)肺脉易于左尺(司天治其右,司地治其左,右顺而左奉上)。脉浮短而涩,(肺之脉也。大肠随之奉天,易位连相左手尺中。)肾脉同诊于命门,(肺脉至,此得司地而肺至,即左尺中脉与命门同矣。)左尺寸口,运居其位。(左手心部居右,谓之运。即甲午脉缓,丙年脉右,戊年脉洪,庚年脉毛,壬年脉弦。子午之岁,看会何运而应脉也。)
子午之岁南政司天手鉴之图
子午之岁,北政司天,(金、木、水、火运,北政司天,君火司天,脉治上而当位。)
左手寸口脉,守于本位。(心脉定位于左手,北政司天,自右入左,自西入东,在寸左东本治其上。)
脉运左寸浮大而散。(心之脉也。小肠应之,右迁岂固守左寸也。)
阳明在泉,(肺脉不常,右寸易。肺部脉在左手尺,中奉天之左也。)
肺脉易于左手尺中,(司天治上之右,司地治下之左。)
脉诊浮涩而短,(上奉天,脉当下应右手尺中,肺之部也。大肠随之相下。)
右手尺中,命门与肾同诊。(肾与命门,本因小藏见也。)
右手寸中,非空运脉,(居之易运之脉,看是何运也。或弦、或洪、或缓、或毛、或石、随五运六炁而见也。)
子午之岁北政司天手鉴之图
卯酉之岁,南政司天,(己酉己卯,阳明司天,于南面脉当治上,而肺脉当本位也。)
右寸肺脉,守于本位,(肺脉定位,本居左手。南政之岁,顺行迁至左手,右东自左西,故肺守位也。)
脉诊浮而短涩。(肺之脉也。太阳之本从天化之上,而守本位也。)
少阴在泉,(心脉不当运于左手,易心脉在右尺,小肠随之。本从天化行于此部。四正之纪,非经纶天地,即不当易其位也。当尺天肺脉于右寸,本之心脉于右尺。)
左尺肾脉,与右尺命门诊。(肾与命门,不同一藏,常左右二部并天地不至,即分二位也。)
左寸非空运脉居之。(中土运,脾脉上间,盖甲子与午同间。)
卯酉之岁南政司天手鉴之图
卯酉之岁,北政司天。(金、木、水、火四运,北政司天,右迁而逆去,自西至东肺脉治上,右至于左寸右寸。)
肺脉易于左手寸口,(左手不应,右手亦不应,易肺脉在左手心之中。)
诊候浮短而涩。(肺上脉也。大肠随之,从天之政,易于此位。)
少阴在泉,(心脉不当于左寸,易位入左尺中,小肠随之。金治其上左,君相治其下右。)
右手尺中,命门脉与肾部同诊。(诊位分二部,脉当时同部。)
右寸非空运脉居之。(看五运而从五脉之所。)
此子、午、卯、酉四政之纪,故曰尺寸反为逆,天地之正,非常反也。(非纪天地,即不可反,反之者死,寸独然,或尺独然,上下二反必死。)
卯酉之岁北政司天手鉴之图
巳亥之岁,南政司天。(土运会厥阴,司天于南面。脉当治右寸诊,金不伏木,位当顺迁,而自左入右,肺脉同诊。)
右手肺脉,不退其位,(四正之纪,位尊而不退,治之天而同肺于右寸。)
脉诊软弱而弦。(二脉同诊于右寸,如司天气高,厥阴脉而得之肺脉沉,而得之,如司天气下,厥阴沉而得之,肺脉浮而得之。)
巳亥之岁南政司天手鉴之图
巳亥之岁,北政司天,(乙、辛、丁、癸四运。)皆北政北面,(肝脉上治如在左,自右入左,故心脉同之,与司天同诊。)
左手寸口不退其位,(四政之纪,非经纶于天地,不可移位矣。难治天故心肺同治诊。)
脉诊软弱而弦肝脉。(故二与同心,诊如司天,气高左中浮而肝脉也。司天气下,左中沉而得肝脉也。)
少阳在泉,(心包络脉也。三焦随之易位于左尺中,故治上也。地奉天之左右手尺中命门,因诊如司天。天不接于地化之时,命门与肾分作二位。)
左手关中运脉动应。(随五运之候,各觉左行之住。)
巳亥之岁北政司天手鉴之图
卷之二十四
寅申之岁
寅申之岁,南政司天。(甲寅甲申,少阳南政司天,相火用一脉络治上,三焦之南政顺迁,自左入右,政在右寸中,肺脉同治。)
右手寸口,不退其位。(心肺作四正之纪,非天地之政,不易其位,少阳相火治天,同诊寸口于右尺,不相形讨。)
脉诊洪大而钩。(少阳相火之脉,司天气高,右手包络脉浮而得沉、得肺。司天气下,右手脉沉而得浮、而得肺,固右手同诊。)
厥阴在泉,(肝脉易位于左手尺中,尺治上右也。治下之政。)
左手尺中肾脉与右手命门同诊。厥阴应司地,故肾脉间命门。左手关中五运居之。(五冲各随五运,脉在关中同诊。)
寅申之岁南政司天手鉴之图
寅申之岁,北政司天。(金、木、水、火四运,皆北政司天,少阳相火治上,同诊于右手寸口。北政自右入左关左手。)
左手寸口脉,不退其位。(政位同司天之相火,故寸口左手之脉同诊。)
脉诊洪大而钩。(少阳二脉同司天,气高浮而得司天脉,沉而得心脉。司天气下,沉而得司天脉,浮而得心脉也。)
厥阴在泉,(厥阴易于右尺,司天治上,司地治下而奉天,则右尺命门而左尺脉同诊。盖右手尺中司地主之,故入右手中而肾同诊。)
左手关中,运乃主之。(随五行之应类而诊。)
寅申之岁北政司天手鉴之图
丑未之岁,南政司天。(己丑己未南政太阴司天,脾脉治上,南政顺迁,自左入右,与肺脉同诊也。)
右手寸口脉不退位。(肺脉正位,因司天上德南政顺迁,同左入右,浮沉二位各主其脉,脾脉滑而缓而弱,一部之中有二部。司天气高,其脉浮而治天,脉沉而得肺脉,司天訇气下沉。尺脉浮,肺脉。)
太阳在泉,(太阳寒水正治左尺,皆主本位之脉,右尺命门与肾各主一位也。如司天太乙与天数有余,虽新岁气留而不远者,俱冲布政或作接间,主早退位,即肾与命门一位各主之。)
右手关中,运脉应见。(随五冲之应也。)
丑未之岁南政司天手鉴之图
丑未之岁,北政司天。(金、木、水、火四运,皆北政司天,脾脉上治手。北政右迁,自右入左心脉。)
左手心脉不退其位,(心脉正,太阴司天,脾土上治,是一部二脉同诊,沉浮各异。)
脉诊滑缓而弱。(如胃脾当见必死。司天气高,浮而得治天,尺脉沉而得心脉。司天气下沉而得天,尺脉浮而心脉,故同见二脉。)
太阳在泉,(上治天,脉同左寸与心同。下肾脉入命门部于右尺,命门复入左尺肾之中也。)
右手关上,运脉主之。(弦、大、缓、毛、石,又法木、水、土、金之应也。)
丑未之岁北政司天手鉴之图
辰戌之岁,南政司天。(甲辰甲戌,南政司天,肾脉上治,司于右寸。南政顺迁,自左入右也。)
右寸肺脉不退其位,(肾与肺脉同见于右寸中)
脉诊沉坚而实。(肾脉也,膀胱急之。司天气高浮而得治天,尺脉沉而得肺脉。司天气下沉得治尺脉,浮脉得肺脉也)
太阴在泉(治天脉同于左寸,治地脉同于右尺。天面向北,地面向南。奉天之道,故易脾胃于此。命门独生尺,肾脉治上,司于肺部也。)
左手尺中,运脉主之。(随五冲应也。)
辰戌之岁南政司天手鉴之图
辰戌之岁,北政司天,(金、木、水、火四运,北政司天,肾脉上治。北正右迁,自右入左,肾与同治天之位,木不克火也。)
左寸心脉,不退其位,(水火各得其上位,故同诊其脉。)
脉诊沉坚而实。(司天气高,浮而得治尺脉,沉而得心脉。司天气下,沉而得之治尺脉浮,而得之心脉也,故作二位诊之。)
太阴在泉,(胃土不治,易位于右手尺中。天地政南,天左地右,奉天之道。)
命门并太阴同诊。(高曰司地,其气高。浮而得之,沉而得命门。下曰在泉,沉而得之,浮而得之,浮而得命门也,故曰同诊。)
辰戌之岁北政司天手鉴之图
推妇人男子反背之脉
且夫男女之脉异同者,本乎受胎之始。仰覆之道,从其天地阴阳自然之理。男覆而象天,女仰而法地。在母肠腹以上为南,以下为北,以右为东,以左为西。从其受胎之始,妊而成形,兹而始生,道也。故男覆者,左手在东,右手在西。女子面仰者,左手在西,右手在东,生五藏于中,六府配合。布十二经络,分动于脉于左右者,则肾藏先生,故左为肾,右为命门。肾法水生于下,自冬至之气,至□于左,故脉居左部之中。(水在下生本部于中部。)青龙之象居左,东方木生火□生夏,故肝生心居左部(火曰炎故居寸。)以法元武生青龙,龙生朱雀,故肾在左尺,肝在左关,心在左寸。女人右手在东,此三部亦然。在左肺属金,西方白虎之象,故在右也。女人左手在西,位居上也。金为孔之位,而脉为诸脉之华盖,故居上部为寸口也。脾者中室土位,象西南也,故居中部。
命门所以在下,以水伏故在脾之下部。尺中肾与命门,主藏精神而系元气,立象者,生命之根本也。元命真一元气,始生之时,左付青龙生肝,肝生心,是子母故同在左右。付白虎而生心肺,亦是子母,故同在右,大道生于自然,非一元之气有漏也。盖男女受精之初,仰覆之异耳。肺随行□肝心作阳道居左,脾肺作阴道居右,此女人仰而右。手右东故付肝心,在左左手覆而在西,故付于肺脾,作阴道而在右。此是也一元之气先行,阳道之东次行阴道之西,是故男覆女仰,面之左右各殊,东西之分,妇人脉有反背之诊也。
卷之二十五
诊脉六十首
夫六十首者,是司天之命脉,主人生命者,(候之得应则生,失之则死。)候之可五日诊,诊在六十甲子所在者时宫。(时宫合司天之辰也。)审时宫之位地,上地盘局,阴阳二遁进退一十八局。中不以地上九宫为定,审得三元布六仪,三奇去上所至者,甲子与年同之时,(五日六十时甲子,当年本数同者,是审时甲子在何六时三奇之上。时甲子所合之位者,即候之夭有十干宫布也。宫除
甲可遁伏为隐伏其甲,九宫布三奇六仪者。)余九千以配五行,定人之位,以戊己在脾部,(法在关上,)庚辛在肺部,(法在寸上),丙丁在心部,(法在寸上),以乙独在肝部,(法在关上。)甲乃随在六仪,(甲同胆,故遁六仪九千布九宫,)不言胆也。
壬癸在肾部,(法在尺上,)当要在审天、地、人三元,明九宫阴阳二遁,二十四气并折局、补局,并节气。如时,审候气至之时刻,折前局而接后局。超甲子神来接气所至之时,随三元前局,各有其数,数合时,宫在何时干之位。甲子同年之时,动脉应干,分配人之寸、关、尺三部,如此审候司天,天命天应天时而动,见于此部应此至之时,即有天命。至而不至,即天命无矣。
诊少阴君火之脉十首
(脉至大而且散戊午,脉至大而散且长壬午)
少阴正化,午。脉至大而浮且散,(甲午,)脉至大而散浮且轻,(庚午,)脉至大而散且沉,(丙午。)少阴对化,脉至大而洪盛,且滑且缓,(甲子,)脉至大而散,且浮细,(丙子,)脉至大而清且缓,(戊子,)脉至大而散且浮缓,(庚子,)脉至大而速且长,(壬子。)此少阴君火之至十首(正对二化共十首)。
诊太阴湿土之脉十首
(正对二化共十首)
太阴正化,未。脉至滑缓而软,(乙未,)脉至大而滑,(癸未,)脉至缓而弱,(己未,)脉至小缓而沉,(辛未,)脉缓弦而直,(丁未。)太阴对化,丑。脉至缓小而沉,(己丑,)脉至缓大而滑,(癸丑,)脉至缓小且散,(乙丑,)脉至缓浮而散,(丁丑,)脉至缓而沉滑,(辛丑。)此太阴雨土之至十首。
诊少阳相火之脉十首
少阳正化,寅。脉至钩而浮且直,(甲寅,)脉至钩而散且沉,(丙寅,)脉至钩而流且沉,(戊寅,)脉至钩而速且浮,(庚寅,)脉至钩而弦且长,(壬申。)少阳对化,申。脉至钩而大且缓,(甲申,)脉至钩而弦且沉,(丙申,)脉至钩而大且疾,(戊申,)脉至钩而浮且直,(庚申,)脉至钩而弦且浮,(壬申。)此少阳相火之至十首。(正对二化各五首。)
诊阳明燥金之脉十首
阳明正化,酉。脉至短而涩且毛,(乙酉,)脉至浮涩而软,(丁酉,)脉至涩短而缓(己酉),脉至软短而细,(辛酉,)脉至毛短而速,(癸酉。)阳明对化,卯。脉至涩小而毛,(乙卯,)脉至短小而弦,(丁卯,)脉至涩浮而缓,(己卯,)脉至短小而细,(辛卯,)脉至毛而轻散,(癸卯。)此阳明燥金之至十首。(正对二化各五首。)
太阳寒水之脉十首
太阳正化,戌。脉至长大而沉,(甲戌,)脉至大滑而实,(丙戌,)脉至大滑而缓,(戊戌,)脉至大而长弦,(壬戌,)脉至浮大而长,(庚戌。)太阳对化,辰。脉至沉大而石,(甲辰,)脉至最大而缓,(丙辰,)脉至大而实,(戊辰,)脉至长滑而急,(庚辰,)脉至浮滑而弦,(壬辰。)此太阳寒水之至十首。(正对二化各五首。)
厥阴风木之脉十首
厥阴正化,亥。脉至弦长而浮,(乙亥,)脉至长浮而直,(丁亥,)脉至滑而长弦,(己亥,)脉至长软而滑,(辛亥,)脉至轻长而弦,(癸亥。)厥阴对化,巳。脉至弦滑而急,(乙巳,)脉至弦浮而急直,(丁巳,)脉至浮紧而急,(己巳,)脉至弦浮而洪,(辛巳,)脉气成盛而浮,(癸巳。)此厥阴风木之至十首。(正对二化各五首。)
阴阳二遁六十甲子入时上合丑部出见脉之图
凡取诊候,取时甲子所至时干之位,合三部寸、关、尺。左右手取沉浮之诊者,其要在明司天、南北二政、治天易位之旨。有须男女之左右手,则其诊为要法矣。此司天生命之脉六十首,要在细穷天数,毋离然。诊司天天数未尽复作布政者,未可作间,司天如此之诊矣。如天数早退,间位而接间之至,不可推天命之诊。天数既退,只可取受胜之诊,受脉之诊,令出《素问》,已明于世矣。
诊诸藏府开通每部四十五动法
且夫藏府开通每部有四十五动者,贴为奇常之府,主藏精汁三合而不出,故气不通脉于诸藏府也。三焦有位无形,(位,无气,虚有位次。)包络有形无位。(无位不得正,即以五藏六府之开通者,大藏也。互相合逐,部中五动之胜脉六会。)又除包络、三焦,(其为二火藏,虚立配位十二经者。)只有正合真五行者,五府之定实,正位之藏府也。法五行十干,(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藏,以府为阳,法刚干也。以藏为阴,法柔支也。)阴胆以应甲当遁矣。(遁,隐伏。故名脉隐伏也。)惟本位之动,不通关于诸部。(胆脉在左,关浮而得之,不通肝部。)天有十干,宫有九宫而九干,故甲当遁伏也。因名遁甲,(应胆为甲,甲当遁之,故脉不通关于诸部。)即从六仪之位而同隐遁,故只布九干,(三奇六仪共九干,并胆甲遁在六仪也,是故除外五藏四府,各法五冲动也,于诸部中各五动。五行动也,五九四十五动者,乃肝、心、脾、肺、肾五藏分五部,各动五者,共合五九四十五动也。除胆五动,(除胆五动,故四十五动也。)首自乎胆,寅时艮中之南,水下一刻,五藏四府,气脉干会之时于诸部,中有诸部之脉,关速相会之首自冬至,法阳遁顺迁之,故自膀胱至肺,故平旦时先朝于左寸,计四十五动先从。(膀胱五动,次至肾五次,至胃五次,至脾五次,至肝五次,至小肠五次,至心五次,至大肠五次,至肺五次。独诊右手之中四十五动。有一小络,络者小止。止而没乘至府藏之吉凶也。各从五动,脉分五动之中,有交常之脉,如在何藏府,有病也。)诊此右手中四十五动,次诊左手关中之动。(胆部只与肝通则不动。以诊右手尺中四十五动中,作膀胱,终于肺五分部背。)自冬至阳遁,终于芒种,四节一十二气之中朝会之脉也。(上部从府,上关中于病也。)夏至阴遁逆行之局者,(上部从藏,下朝至府。)自肺经五动,次二至太阳五次,三至心五次,四至小肠五次,五至肝五次,六至脾五次,七至胃五次,八至肾五次,九至膀胱五次。漏水下一刻,艮中之南,诸藏府朝会右寸,各遂进退。从膀胱至肺经作进局,从阳遁。从肺经至膀胱作退局,从阴遁。左右寸为首,至二入左寸,次二入左关,次入右关,次入右尺。(是时随气行于肺,会于肺主气作诸藏之华盖,次至心、次至肝、次至脾、次至肾作诸藏之下,谓水陈于下也。)皆右寸中作守会也。所动之中,或上复来及四十五动常脉也。不不及者,气之不及,或(辶重)如贯珠,本部之将有结热,或(辶重)、或转,凡本部之有滞伏。或止如臈膜,本部畜血。或如弹石,本部之将才或待而不复,至困而本部之将离。或(辶重)而灌浆,本部有血流不去。或(辶重)洪,本部之血气有余。或(辶重)而小弱,本部之血不足。(本部者,是五运中有几运,以何藏府是四十五,运中皆从有二百又二至,直二下二藏,初朝会所至之中,有如是许害而思之。本部分之有变,或正或伏也。亦须审治,守天奉上,在泉运居之脉,并男女之当诊,可以察之也。)
卷之二十六
求六气天游太乙法
夫五运者,天地之五性也。六气者,水君火作天地元气,故为其首。次有木、相火、土、金、水,即是天地之五气也。(乃化五虫、四、序、五味、五谷,皆随天地之性气也。)以八节作天地之八正,九宫作天地之九藏。(五宫归八卦也。)太乙上位八神,作天八神。(八神,即天帝八之尊神也。)九宫标星,作天之阳魂。(天作阳神,故而上神尺在天地、日月、五星、作神光,七政万象作精光,付神十精太乙作天神使也。)地九室中主圣,作地之阴魂。(魂之言箔也,箔故守地也。)九奇太乙,作地斌之上神。(只主地,不言天地也。)八政太乙,作天之神符。(駈用深伏政,名神符。深通天地之性气,神明八十正之妙异也。天地之成,成之枯荣丰凶之征兆,悉由之何?)
十神太乙轮支首位法
十神太乙者,五福尊位,次君基为长,次臣基、民基、天乙、地乙、直符、四神、大游、小游也。(乃天帝,上神方位之神也。)神在变,运则气乱。气乱则神彩变易。(神彩,即神光之七政,运气变动也。太乙符游,及日月五星之变易,吉凶可知也。)是故五福太乙者,太极混元,祖土之元祖。元祖之元神也。(混元,道体也。即天地首灵之神。)君基太乙者,即天地元气之神也。(君火,真气灵神也。)臣基太乙者,即天地火气之神也。(相火,真气之灵神也。)民基太乙者,即天地本气之神也。(风木,真气之灵神也。)天一太乙者,即六戊之神也。(乾宫真一之灵神也)地一太乙者,即六巳之元神也。(坤宫,真一之灵神也。)直符太乙者,即天地金炁之神也。(燥金,真气之灵神也)四神太乙者,即天地水气之神也。(寒水,真气之灵神也)太游太乙者,即艮山鬼户之贵神也。(不居正气之客神,故作贵神,不作帝位。)小游太乙者,异风维位之贵神也。(虽与太乙同位而为十精,太乙之长神也。)
神感即性(辶重),性(辶重)即气变于天地,万化安危,丰凶生夭,悉由之。不福太乙,不游八司,即直出直入也。(不上下左右往来游宫者也。)出即与君基相对。(凡至五福所到之处,与君基对宫也。)故守中而不出,或出不还。(非不还也,后使看始归其宫,客至而不还也。)或客至中宫而出,(次神入中宫而出,)次神入中宫即五福,如出于外,或先出而客至。(五福是主,明主之神,皆客也。今五福先出外,次有客神至矣。)客至即五福却还,故当不同。(名逐阴阳支,无偶之数,故不同也。)五福到处,乃变灾为福。
君基到处,真灾减半。如君基在一宫,即五福出中宫而至九宫。君基在三宫,即五福在七宫。君基到处,即五福离中宫,与君基相对。(出入从奇偶,阴阳支位之数。)五福到处,是主。次后入中宫者,亦客也。出入之法,九年(禾当)一首。(从起首支终于九数,则别起首。)三十六年,迁位三元首也。(首正一元,首偶二元,首维三元。)三元首者,四正,(子午卯酉,)四隅,(寅申巳亥。)四维,(辰戌各有其四,而丑未十二支也。)四正既周,次迁入隅。四隅既周,次迁入维。四维既周,次复入正。(如首本位不复再入往来,周而复始,此三十六年一迁□其数四、九之数,先用一年,即子年作首政。)次入于二正,(酉年作二正也。)次入三正,(午年作三正也。)次入四正,(卯年作四正也。)即从子年首一至,申为九次。首酉作一至,巳为九次。首午作一至,寅为九次。首卯作一至,亥为九次。四正既周,不复入子也。(此如三十六年,退一位次,首隅宫也。)今如亥退位作一,自正入隅,即以亥为一,至未为九次。首申作一至,辰为九次。首巳作一至,丑为九次。首寅作一至,戌为九。四隅既周,不入亥也。(如此三十六年,退一位次,首维宫也。)今以戌退位作一隅,自入维宫。即以戌为一至,午为九次。首未作一至,卯为九次。首辰作一至,子为九次。首丑作一至,酉为九。四维既周,不复入维也。(退位而次,以酉作酉,则四九三十六年。复退一位,是故四周正入四维。四维周而入四正。如此五福出入各异,九神往来迁运,故不同也。)所谓阳支阳数者,五福守中,客至而不出。(太乙自君基,次到地乙入中宫,作客也。)亦天□君基相对宫。(非不出也,如换肩即出。)所谓阴支阴数者,即五福得君基至而出。(太乙自小游轮之次,君基在后,五福出也。)次客至而不还(非不还而接肩,即还也。)所谓阳支阴数者,即五福先出,待客至而还也。待后次一神入五宫也。(五福先出者,君基对□□朝次一神入中宫,即迁也。)
阳支者,子、寅、辰、午、申、戌也。(比六太过,阳年也。)阴支者,丑、卯、巳、未、酉、亥也。(此六不及,阴年也。)阳明数者,一、三、五、七、九,(皆是天之奇数,故言阳也。)阴数者,二、四、六、八、十。(皆地之偶数,故言阴也。)阴支阴数者,即是六位上轮见奇数也。阳支阳数者,即九宫顺。而太乙永顺阴支阴数者,九宫逆而太一亦逆。阴支阳数者,即九宫逆而太一顺。阳支阴数者,九宫顺而太一逆。
太乙顺者,一君基、二臣基、三民基、四天一、五地一、六直符、七四神、八大游、九小游也。太一逆者,一小游、二大游、三四神、四直符、五地一、六天一、七民基、八臣基、九君基。九宫顺者,自一宫顺迁至九宫也。九宫逆者,自九宫逆退至一宫也。顺则进行,逆则退行。阳支阴数至阴宫,则直入中室。至阳宫而直入里经。(假令首二、四、六、八、十、会丑、卯、巳、未、酉、亥者,其中入于阳宫。)阳支阴数,至阳宫而逆行外经,至阴宫而逆行入中经。阴支阳数至阴宫而顺行外经,至阳宫而顺入中经。凡所之后各不同,或入中室,或循里经,或循中经,或循外经。各有日数,迟疾而主吉凶。与六气同室、对室,同经、对经,相得、不相得,于是六气经于八司,太一游于九宫,即中宫作司天,下临司故六气居外,即入室中,居其三室,是乃一室正司天,二室左右二百室也。于是太一经游八室九司,诸至中宫作客也。(中宫,天禽宫也。)凡神作客五福,是主。至外入司作经游也。(除天禽,皆作外八司。五福作天禽,主也。)经游有三同司,三对冲司,一司天下临司(厥阴司天,中宫及天内室作下临司。二火司天,天柱宫作下临司。太阴司天,天蓬室作下临司。阳明司天,天元室作下临司。太阳司天,天英室作下临司。只取司天所□□之,皆不取对宫也。)二空间司也。(不俱司天,不俱二间对充,不俱下临,只是闲宫也。)此各有吉凶灾福不同,即有经游,洞彻之旨,并首图位之法于后,以决吉凶之旨也。阳支阳数,即起首轮次之数,与支同阳也。故以一数作首,九数俱随。即太一顺而九宫顺也。假令四正者,南北二政,阳也。首于北政者,子一、寅三、辰五、午七、申九。(次第轮挑对冲之,阳其中亦有阴位,阴数也。)首于南政者,午一、申三、戌五、子七、寅九。(先从阳数求之,即求阴也。)于是寅申二隅,阳也。巳亥二隅,阴也。辰戌二隅,阳也。丑未二隅,阴也。皆同子午二正一法。已上阳支会阴数者,或首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九阴支阳数者也。
假令甲子年首一数图
诸太过年,不取害宫,五福与君基不在下临宫。此图不取阳年,阴年不取。
少阴司天即天柱室作下临宫室
甲子年首者,□□子阳支一隅数,即顺而太一顺故首自君基顺行之小游。
五福首中五福至天禽室中不出外,即地一于中宫作客,亦不从地一之吉凶也。
甲子少阴司天,自迁正后甲子日,子时一宫,□或去年厥阴天数太过,即未有余也。位不过君火,虽太过一百日有余,至春分日少阴乃迁正,故曰位不过君火,谓当其时化也。如当其厥阴风数,虽未中布政而二气至也。如逢此运,太一自春分后甲子日子时至也。如当交司即是火二。火二后甲子日子时至也。如去岁厥阴,故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而甲至,自接间日后甲子日子时至也。次日乙丑,臣基于丑时至二宫。次日丙寅日,民基于寅时至三宫。次日丁卯日。天一于卯时至四宫。次日戊辰日,地一于辰时至五宫。次日已巳日,直符于巳时至六宫。次日庚午日,四神于午时至七宫。次日辛未日,太游于未时至八宫。次日壬申日,小游于申时至九宫也。阳支阳数所至之宫,皆顺入也。虽处阳支阴数,其中有阴宫也。君基至天蓬入天辅,入里经也。地一至天禽,入中空也。直符至天心,入里经也。四静神至天柱,入中室。直符至天心,入里经也。大游至天任,入里经也。小游至天英,入中室也。故虽首阳,即次为阴。
假令乙丑年首二数图
乙丑年金不及,五福在兑宫,即七宫不□□太阴司天,即天蓬作下临,君基在震,木不敢侮。
乙丑日首二者,□□丑,阴支二数,即宫逆太一也。如首小游太一至二宫,逆行至三宫。
五福待君基至而出也。君基至三宫,则五福至七政,宫相对到客为福。
乙丑太阴司天,自迁正后乙丑日丑时至二宫也。或去岁少阴司天数太过,天令布政,即是侍少阴逆位。太阴数始迁正,或当交司而迁正者,即太岁后迁正也。或少阴天数不及,太阴而作接间早迁正,即于交司前在至也。自迁正后,乙丑日丑时小游二宫。次日丙寅,大游于寅时至一宫。次日丁卯,四神于卯时至九宫。次日戊辰,直符于辰时至八宫。次日已巳,地一于巳时至七宫。次日庚午,天一于午时至六宫。次日辛未,民基于未时至五宫。次日壬申,臣基于申时至四宫。次日癸酉,君基于酉时至三宫,入中室。次地一至七宫,入里经也。天一至六宫,入中室也。地民基至五宫,入里经也。臣基至四室,入中室也。君基至三宫,入里经也。故首阴次为阳。假令丙寅首四数图九宫顺,太一逆少阳司天,即以天柱室作下临司,五福在兑,即肺脏不病也。
丙寅首四者,阳支阳数宫顺太一逆,故小游至四宫顺也。
五福待客至而出,自迁正后丙寅日,小游当四宫,次日丁卯,大游卯时入五宫。五福与君基对宫,为客至而出也。
丙寅,少阳相火司天,自迁正后寅日寅时至四宫。□□或去岁太阴当天数太过而阴治天名曰□□布政后太阴终天数始得迁正也。当交司而退者,即有大寒后交也。如去岁太阴不及,即少阳作间早正自迁。正作丙寅日,小游于寅时首四宫。次日丁卯日,大游于卯时入五宫。次日戊辰,四神于辰时入六宫。次日己巳,直符于巳时入七宫。次日庚午,地一于午时入八宫。次日辛未,天一于未时入九宫。次日壬申,民基于申时入一宫。次日癸酉,臣基于酉时入二宫。次日甲戌,君基于戌时入三宫也。阳支阴数所主之宫皆顺,太一逆入也。
宫顺迁而太一逆至,小游首四宫,并入中经。次日大游至五宫,入外经。次日四神至六宫,入中经。次日直符至七宫,逆入外经。次日地一至八宫,逆入中经。次日天一至九宫,逆入外经。次日民基至一宫,逆入外经。次日臣基至二宫,逆入中经。次日君基至三宫,逆入外经。次日民基如何至阳宫,皆次阴也。
假令丁卯首五数图九宫逆,太一顺阳明司天,天冲室作下临宫,民基在震,肝藏不病。不得平气,三宫不灾。君基在五宫,上不敢侮。五福还中,与君基同也。
丁卯首五者,阳支阳数进,即宫逆太一顺,自君基五宫逆行。
五福先自外出待客而还也,丁卯日卯时入五宫,即五福还入中宫,与君基同也。
丁卯阳明司天自迁正,丁卯时至五宫。□□或去岁少阳司天,天数太过,即名治天。治而布政,以阳退位日,阳明始迁正。如当交司日,即太岁后甲子日迁正也。如去岁少阳不及,即以阳明作接间而早迁正后,丁卯日,君基卯时首五宫。次日戊辰,臣基于辰时入四宫。次日己巳,民基于巳时入三宫。次日庚午,天一于午时入二宫。次日辛未,地一于未时入一宫。次日壬申,直符于申时入九宫。次日癸酉,四神于酉时入八宫。次日甲戌,大游于戌时入七宫。次日乙亥,小游于亥时入六宫也。
阴支阳数所至之宫,皆逆而太一顺也。宫始迁而太一顺,至则君基首五宫,顺行入中经也。次日臣基至四宫,顺入外经。次日民基至三宫,顺入中经。次日天一至二宫,顺入外经。次日地一至一宫,顺入中经。次日直符入九宫,顺入中经。次日四神至八宫,顺入外经。次日大逰至七宫,顺入外经。次日小逰至六宫,顺入外经。皆宫逆而太一顺也。以上立此四图,各举一隅,宜详而用之。
卷之二十七
求八司对宫避太一相冲纪法
一天蓬宫避小游至天英宫
二天内宫避大游至天任宫
三天冲宫避四神至天柱宫
四天辅宫避直符至天心宫
五天心宫避天一至天辅宫
六天柱宫避地一至天冲宫
七天柱宫避民基至天冲宫
八天任宫避臣基至天内宫
九天英宫避君基至天蓬宫
(已上九室对宫对经分度相同者,则本室本经也星见)
一天蓬室,即九宫天英室作对宫,避小游至天英室。小游太一者,如阳支阳数,即宫顺太一顺,至九宫即直入中室,便不与天蓬相冲犯也。阳日至则近主圣,阴日至则近得侍星也。如日至天英中室即日昏,如日昏至天蓬中室与小游相对者,近主圣则日有辉,近侍星则以有雨耳。如是则主阴况,灾随司天。小游随阴支阳数至天英室,则逆入里经。如天蓬室司天气至里经者,所至处气经经处星见。小游如阳支阴数至天英室,则宫顺太乙逆而逆入外经。次所至之处气住,而气住处星见也。小游如阴支阳数至天英室,则宫逆太一顺而顺入中经。如天蓬室司天之气经中经,次经所至之处星见也。以上所说皆小游太一至天英宫,去天蓬相对宫,则气充星见。如五福在天蓬室,或守中宫则见也。又通日入天蓬室,虽小游对宫同经者,亦不见也。
二宫天内室,即八宫天任室作对宫,避大游至天任室。大游者,则阳支数,则宫顺太一顺,至天任室而顺入里经。如天内室司天之气经处,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见也。大游如阴支阴数,则宫逆太一逆,至天柱室而直入中室,不与天内室相冲犯。如阳日至则近侍星,阴日至则近主圣。如日至天任中室,则绿气犯日,为之主饿荒。如日至天内中室,则与天任中室大游相对也。近侍星则日乃有耳,近主星则日有图辉也。见之主民间多灾,名司天之化也。大游如阳支阴数,则宫顺太一逆,至天任则逆入中经也。如天内室司天,天蓬经中经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大游如阴支阳数,则宫逆太一顺,至天任室则顺入外经。如天内室司天,经外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以上所说,太游太一至天任室,与天内对宫,则气冲星见。如五福太一天内室,或中宫不出,或还中宫维□□不见也。又过日入天内室,不见也。
三天冲室,即七宫天柱作对宫,避四神至天内室。四神太一者,如阳支阳数,宫顺太一顺也。至天柱室而直入中室,则不与天冲室相冲犯。如阳日至则近主圣,阴日至则近侍星。如日至天内室则与白气冲日,主不祥。如日至天冲室则与天柱中室四神太一相对也如近侍星则日有两耳,近主室则日间图辉见之,主风客金燥司天,灾甚也。四神如阴支阴数,则宫逆太一逆,至天柱室则逆入里经。如天冲室司天之气经里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四神如阳支阴数,则宫顺太一逆也。至天柱室击顺入中经。如天冲室司天之气经中经所至之处星乃见。四神如阴支阳数,则宫逆太一顺也。至天柱室则顺入外经。如天冲室司天之气,经外经次所直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主之。已上所说,即四神太一至天柱室,而与天冲室相冲,对宫则气冲星见,如五福太一至天冲室,或守中宫,虽对而不见。又过日至天冲者,亦不见也。
四宫虽对而不见天辅室,即六宫天内室作对宫,避直符太一至天心室。直符太一者,如阳支阳数,则宫顺太一顺,至天心室则顺入中经。如天辅室司天之气,经里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乃见。直符如阴支阴数,则宫逆太一逆,至天心室即直入中室,不与天辅室司天之气相犯。阴日至则近主圣,阳日至则近侍星。如日至天辅室与直符相对,如近侍星则日有两耳,如近主圣即日有图辉见,主民灾,应大化也。直符如阳支阴数,即宫顺太一逆,至天心室而逆入中经。如天辅室司天之气,经中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乃见。直符如阴支阳数,即宫逆太一顺,至天心室即顺入外经。如天辅室司天之气,经外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如五福太一在天辅室,或守中室,皆不见。又过日至天辅室,亦不见也。
六宫天心室,即四宫天辅室作对宫,避天一至天辅室也。天一者,如阳支阳数,即宫顺太一顺,至天辅室即顺入里经。如天心室司天之气,经里至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天一如阴支阴数,即宫逆太一逆,如至天辅室即入中室,不与天心室相冲犯。如阴日至即近主圣,阳日至即近侍星。如日至天辅室,中即有白气犯日见,主风旱。如日至天心室而近主圣,即日有图辉。近侍星即有两耳,主灾,名天化也。天一如阳支阴数,即宫顺太乙逆,至天辅室即逆入中室如天心室司天之气,经中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乃见。如天一阴支阳数,即宫逆太一顺,至天辅室即顺入外经。如天心室司天之气,经外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心乃见。已上所说,皆至天辅室相对宫,即炁冲星见。如五福太一至天精室,或守中室,皆不见也。又日至天心室,亦不见也。
七宫天柱室,即三宫。天冲室相对宫,避民基太乙至天冲室。民基太一者,如阳支阳数,即宫顺太一顺,至天冲室即直入中室,不与天柱室炁相冲犯。阳日至即近主圣,阴日至即近侍星。如日至天冲中室,即有青炁犯日,见之主风,司天灾名。如日至天柱中室,侍星即日有两耳。近主圣即日有图辉见,主民灾。民基如阴支阴数,即宫逆太一逆,至天冲室即逆入里经,次所至之处星乃见。民基如阳支阴数,即宫顺太一逆,至天冲即逆入裹经。如天柱室司天之气,经里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民基如阴支阳数,即宫逆太乙顺,至天冲室即顺入中经。如天柱室司天之气,经中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已上所说,皆民基太一至天冲室,相对即气冲后见。如五福太一在天柱宫,或守中室也。过日至天柱,皆不见也。
八宫天任室,即二宫。天内室作对宫,避臣基太一至天内宫,即顺入里经。如天柱室司天之气,经里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臣基如阴支阴数,即宫逆太一逆,如至天内室,即直入中室,不与天柱室气相冲犯。阴日至近主圣,阳日至近侍星。如日至天内中室,即有黄炁犯日,见生大疫。如日至天任中室近侍星,即日有两耳。近主圣即日有图辉见,主灾。应司天之气,经中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臣基如阳支阴数,即宫顺太一逆,如至天内室即逆入外经。如天任室司天之气,经外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臣基如阴支阳数,即宫逆太一顺,如至天内室即顺入外经。如天任室司天之气,经外经次所至之处炁住,住处星乃见。已上所说,皆臣基至天内室,与天任室相冲即炁冲星见。如五福太一在天任宫,或守中宫,或迁中宫,即不见日,至天任亦不见也。
九宫天英室,即一宫。天蓬室作对宫,避君基太一至天蓬室。君基太一者,如阳支阳数,即宫顺太一顺,如至天蓬室,即直入中室,不与天英室炁相冲犯。阳日至即近主圣,阴日至即近侍星。如日至天蓬宫,以黑炁犯日,日昏见,主阴寒化作,民有病也。即日至天英中室,近侍星即日有两耳,近主圣即日有图辉见,主民灾,灾应司天。君基如阴支阴数,即宫逆太一逆,至天蓬室即逆入里经。如天英室司天之炁,经里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君基如阳支阴数,即宫顺太一逆,至天蓬即逆入外经。如天英星司天之炁,经外经次所至之处气住,住处星乃见。君基如阴支阳数,即宫逆太一顺,如天蓬即顺入中经。如天英室司天之气,经中经。次所至之处炁住,住处星乃见。已上所说,皆君基至天蓬室,与天英气相冲犯星见。如五福太一在天蓬室,或守中室,即不见。又日至天英室,星亦不见。
凡诸主圣,或太一至中室去外者,即避太一尊位也。或同入中室者,即诸□□日本室,三合照也。故不出中室而与太一同至者,如同宫而不同中室者,即主圣专,本室之应化。如司天之气,即至得主之时,乃下位十精,太一□□□……也。太一同至经而日对宫,看即日有图辉,各主吉凶之兆也。
卷之二十八
求太乙入五中室主圣退避法
一天蓬室北方之正宫,太乙从阳支阳数而直入中室。阳支即子、寅、辰、午、申、戌阳数,即一、三、五、七、九。即天蓬宫,客不胜主,(太阴土不至此室。)本室之化令专也,(前不应者,为太一。以阳支阳数至阳宫,即直入中室。故主圣大星天蓬,出其中室而退避。)
其中有五神(是君基、大游、直符、天一、臣棋也。余皆不会于此室。)
一君基至,(其至日时即顺入数,主圣逆出也。出时作暴电卒至,丹谷皆随。风病烦满而厥。入时顺入,即天清明而寒,如民病吐下,即取阴逆之也。)
二大游至,(其至时即顺入,故主圣不移中室也。大游位同中室,而二侍星退避,即寒水至甚,与民作灾也。)
三直符至,(其至日时即顺入,故主圣逆出也。出时作大雪,民病阴痿、痹瘈、腰痛、肢体少力。入时顺入,太虚况阴无雨,民大疫,病卒亡也。)
四天一至,(其至日时即顺入,故主圣逆出也。出时作黑风,天下淡消。入时顺入天时,而日昏如出,而乃定也。)
五臣基至(其至日时即顺入,故主圣逆出也。出时作风电,民病大疫。入时顺入,天彰黑炁,自南终北,秋乃寒旱,民病肝,大便塞,杀羽虫也。)
三天冲室,东方之正宫,(太乙初以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也。)
即天冲宫,客不胜主,(阳之支中不见阳明。)
本室之化令专也。(亦谓不应,即主圣与侍星退避而去,易在与太一居其□□室也。)
其至有五神,(即民基、君基、太游、直符、天一,此五位太乙,阳支阳数至此,余皆不会于此室,故不入中室也。)
一民基至,(太乙以君基入天冲,其至日时,即顺入中室,故主圣逆出也。出时即风殒折乃昼夜。民病胁痛,四肢筋挛。既濆便入,即苍埃遍野如烟,远视山谷,其色苍翠。民病四肢不举,肾腹满,肠膜不便也。)
二君基至,(阳支首三宫,故君基入天冲宫室。其至日时,即主圣天冲,及侍星退避也。出时即逆出,主大风有旱。民病卒中,偏痹。不随入时,顺不入虚雾,故而承瑟,林木有声。民病乃得和也。)
三大游至,(君基首五宫,即大游至三宫也,其至时,即侍星退避,主圣不移,则大风损物。人病卒中,或暴亡。中见吉运,则东方人民灾。)
四直符至,(君基首七宫,则直符入三宫也。其至日即时顺入,主圣退避即逆出也。出时雷风驱而雨后苍埃,远视翳其山谷,即民病失音,舌缩不语。入时顺入风飕,人物动死者夭。)
五天一至,(君基首九宫,即天乙入三宫也。其至日时即顺入,主圣逆出。出时大风后雨,民病霍乱转筋。燥阴者入时顺入,即风清相并,民病反张,背脊强直,手足壅痹不行者,夭亡。)
五天禽宫,中央正宫也。(即付与同正宫,太乙从阴支阴数至此宫,即入中室。)
即天禽阳宫,(阳年不见取阴也。)
本室之化令专也。(其有不一者,谓太乙入中室。即主圣立位而出,太乙居其中宫也。)
其至有五神,(即君基、小游、四神、地一、民基。此五神太乙,随阳数轮流天内中室也。)
一臣基至,(民基首一宫,即臣基入天内室。其至日时,即顺入也。天内主圣及侍星逆出,出时即大雨骤注,温蒸乃作。民病注泔吐下,中脱不利。入时顺入,天埃远布,主人民胕肿,黄胆,小便赤。)
二小游至,(君基首三宫,即小游入天内中室。即二侍星出外与天内主圣同室,即天埃黄炁,风生雨后,民病大疫,中见凶逆也,即人民杀伤,灾害乃生。)
三四神至,(君基首五宫,即四神入二宫也。其至日时,主圣逆出。出时即天埃黄炁,民病大疫,中满,黄病。入时顺入,即微雨濛昧霏微湿。民病翳白,四肢逆冷。)
四地一至,(君基首七宫,即地一入天内室。其至日时,即顺入,主圣逆出。出时即天埃黄气,民病大疫,中满,黄病。入时顺入,即微雨濛昧,霖微埃湿,民病。)
五民基至,(君基首九宫,即民基入天内室中。其日至时,即顺入,主圣逆出,出时即风雨推拔,震拉并雹。民病烦热,痞噫,疝,疫。入时顺入,反风卒至。民病足胕肿,二蹻皆痛。不屈,不能久立。)
七天柱室,西方之正宫也。(太乙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
即天柱阳宫,客不胜主,(二火不至此室也。)
本室之化令专也。(其有不之二木中室,即主圣易位,与太乙居其中室也。)
其至有五神,(即四神、地一、民基、君基、大游,此五神至此室,余不应也。)
一四神至,(君基太乙首一宫,即四神入中室也。其至日时,即顺入,主圣逆出也。出时白埃四起,远视如缚,草木苍落,掉眩筋痿,胁满而溲。入时顺入,天清地承,民病喘嗽,寒而凛,悲伤不乐,而两胁满痛也。)
二地一至,(君基首三宫,即地一入七宫也。其至日时,即顺入,主圣即逆出也。出时日如炼,树木飞霜而作寒。民病湿疟疠,取寒热悲伤。入时即顺入,即太清气火化。民病咽干,唇焦,寒息鼻皆死也。
三民基至,(君基首五宫,即民基入七宫。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主圣逆出也。出时风西西,同万物昏燠,咸卤遍生,民病咽干燥喘而有吉。入时顺入,即白炁翳日,阳光白而令昏。民病皮毛折燥而痒,鼻清齀也。)
四君基至,(从奇数,首七宫,而入中室。其至日时,顺入而主圣退避逆出也。出时即白气犯日,太虚昏然,万物皆燥,付而云降。民病寒热,掌中燥,大便秘结。入时顺入,即白云犯日,天气高明,清而无风。民病溢血,小便亦然。)
五大游至,(君基首九宫,即大游至七宫而入中室。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主圣退避逆出也。出时即日无雨,四方数起,咸卤遍地,万物枯干,民病痰死。中见运,即于分野生灾。)
九天英室,南方之正宫也。(太阳以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
即天英室,客不胜主。(太阳不至此室。)
其本室之化令专也。(其有不应者,谓太乙直入中室。即主圣易位,与太乙同居中室也。)
其至有五神。(即小游、四神、地一、民基、君基,即此五神至而余,皆不至此室也。)
一小游至,(君基首一宫,即小游入九宫。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二侍星退避出也。出时逆出,而主圣不在,即作暴热、风肿、亦炁,民病大疾,疪痹,惊骇,溢血。入时顺入,即赤郁芒,民病上热,烦渴引饮,咽干。)
二四神至,(君基首三宫,即四神入九宫。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主圣逆出。出时作愠风云郁,民病自烦,咽干而咳欠,成痎疟寒热为苦。)
三地一至,(君基首五宫,即地一入九宫。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主圣逆出。出时即赤炁化黄虫,民病口利而热中。入时顺入,即太虚埃昏,沉沉无雨,民病注下,食不化。)
四民基至,(君基首七宫,即民棋入九宫。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主圣逆出。出时即烦,燥热,天昏,民病小疫。入即顺入,天气明而□民病四肢骨痛,小便赤涩小腹痛浊,引饮,面赤嗌干,舌上焦,咽喉痛。)五君基至,(君基以音杀入九宫也。其至日时,即顺入而主圣逆出。出时赤气南至,民病疪疫□□痛至甚。入时顺入,而赤炁布空,太阳亦赤。民病丹,喉痹,嗌干也。)
已上皆正阳之室,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亦非会其司天而应空闲宫也。如太一至中宫,即本室主圣大星皆退也。只大游、小游至中室,即与主圣同居,而二侍星退避。
求太乙游四维宫主圣退避法
二天内室。太乙自阴支阴数即为阴宫,如丑、亥、酉、未、巳、卯,皆为阴支也。其数二、四、六、八、十,皆为阴数也。又过天数除计四维阴宫,即太乙逆首入于中室也。
司天之气至维宫,而天令不专,二时乃应客主不相胜,而主室之化应,亦有应、不应者。
谓太乙遇阴支阴数至阴宫,直入中室,而主圣及侍星星乃退出,中室易位,而太乙居之。
其至有四神。阴支阴数者中宫逆而太乙□□,故自小游逆首云即小游、四神、乙地、民基,皆入此室也。
一小游至。宫逆太一逆,故首自小游,以阴数而首二也。其至日时,即逆入中室,即侍星顺退。故太虚黄埃四起,湿蒸且作,天时当令,大疫流行,人民夭亡。太一退日,侍星方还二间,作倮虫有大灾。
二四神至。太乙自小游逆首四宫,即四神入二宫也。其至日时,逆入中室,主圣与侍星退避而出中室,易位与四神也。出时顺出,即黄空翳日,散作霏微,民病注下,食不化,甚则胕肿。入时逆入,即风雨邪生,后生郁霞,太虚埃昏,星蒸后作。民病黄胆,燠热,咳,疟,四肢肿满。
三地一至。太乙自小游逆首六宫,即地一入四宫。其至日时,逆入而主圣与侍星顺出。出时天地暝埃惨黯,人民倦病湿,背膈者死。入时即逆入,云震四方,民病小便赤。
四民基至。小游首八宫,即民基入二宫也。其至日时,即逆入而主圣与侍星顺出。出时天布赤,后变黄,即光耀,民病大疫至死。入时逆入,角星数举,蒸病,吐泻,便赤也。
四天辅室。太乙自阴支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乃过天数阴计入阴宫,即宫逆太乙逆也。即小逰逐行宫了,至维宫而逆首中宫者。
司天六气至此宫,即天令不专,二间乃应,主客不相胜,而主室之化应者,亦有不应者。
太乙自阴支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即主圣侍星退避出中室,而太乙居之。
其至有四神,即宫逆太乙,逆而神至者,乃臣基、小游、地一,四神也。
一臣基至。小游首二宫乃,臣基在四宫也。其至日时,逆入中室,主圣二侍星顺出。出时赤而亦风,方赤布热,民病遍体赤疾。入时逆入,大风赤无雨,病肿,饮食难下也。
二小游至。宫逆太乙逆,即小游至四宫。其至日时,逆入中室,而二侍星退避,大主圣同室出。出时赤气红霞,久瘴,次日大风卒中,失音。入时逆入,翳日,民病见鬼,夭亡也。
三四神至。小游首二宫,即四神入四宫也。其至日时,逆入中室,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天埃黑气,风肿,云气往来,万物动摇。民病大风,膨胀,手足痹。入时逆入,风雨云雾。
四地一至。小游逆首八宫,即地一入四宫也。其至日时,逆入中室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青霞遍,日月重辉。民病毛落,生瘾疹。入时逆入,飘注雨,虹霓见,西风赤炁翳日。民病暴亡,喜笑而没也。
六天心室。即阴支阴数通阴计入此室,故宫逆而太乙逆也。
司天六气至此维宫,即天令不专,二间乃应,而客主不相胜,即主室之化应也,亦有不应者。
谓太乙过阴支阴数至阴宫,直入中室,即主圣与侍星退避出中室,而太乙居之。其至司天有四神。即天一、臣基、小游、四神至也。
一天一至。小游首二宫,即天一至六宫。其至日时,逆入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西化白埃起,雨大风至。民病燥烦,咽干,衂血。入时逆入,湿热天蒸大雨。民病小便不通而死,股结痛,行即弱。
二臣基至。小游首四宫,即臣基至六宫,其至日时,逆入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白气犯日,遇夜犯月,乃日辉有赤气,民病疫遍。入时逆入,即天雷雨中见。民病皆精神恍惚,惊骇,时时喜汗出也。
三小游至
四四神至。小游首八宫,即四神入六宫。其至日时,即逆入而主圣与侍星顺出。出时白埃如霜雾日暝,草木苍。民病喘有音,肿而生水。入时逆入,即天埃日昏似食。民病皮肤中走痛及热,肢节疼痛。
八天任室。太过阴支阴数通阴计入此室,故宫逆而太乙逆也。司天二气至此宫,即天令不专,二间乃应,而客主不相胜,即主室之化应也,亦有不应者。谓太乙通阴支阴数至阴宫,直入中室,即主圣与二侍星退避出中室也。
其至有四神。宫逆太乙,逆即直符、天乙、民基、小游,此四位至也。
一直符至。小游首二宫,即直符入八宫也。其至日时,逆入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天清日昏,又无风雨。民病饮食不下,呕酸味,手足风冷。入时逆入,即阴无雨,云退天日昏。民病掉眩,头疼,目黑。此不利也。
二天一至。小游首四宫,即天一入八宫也。其至日时,即逆入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青绿云霞,宸犯于日,次有卒雨至。民病背膊腰脊疼。入时逆入,紫炁埃空散赤炁,民病瘟疫,瘴,厥阴痞塞,以应寒也。
三臣基至。小游首六宫,即臣基入八宫也。其至日时,逆入而主圣侍星顺出。出时风雨雹落,热而渴作谓也。中入时逆入,气埃白四方如云散而风肃肃。民病中膈闭塞,饮食不下,大小便不通而死。入时逆入,霜露复降,白埃未清,民病肤腠痛,不仁也。
四小游至。逆行入八宫,其至日时逆入,而二侍星退避而出。出时黄风大起,后变白色,次日埃昏,民病小疫。入而逆入,而光云清风切凛。民病燥烦,咽干,嗌痛也。
已上四维宫,皆阴支阴数遇会此四维宫,即太乙逆入中室主经,或退避,或不退避也。于十神太乙之中不游大游也。此二位即不居帝位而同十精,太乙之数即主圣标星,不避等伦也。如上八神同帝位,即主经避之,如至位避君也。其至日时,即自迁正后,同年支日至也。
太乙入八司中室至司天宫十精太乙来朝法
上八尊太乙入五正宫会司天宫者,十精神太乙,除大游、小游,即为上位八尊□□者,天蓬、天禽、天冲、天柱、天英也。惟阳数可入五正宫之中室也。如会司天宫者,各随南北正顺逆法,至本宫除尽数者,即是司天宫也。不以首数至,次数至即是子、戌、申、午、辰、寅,之中室会一、三、五、七、九数,但同司天宫,即宫也。如同司天所在之宫,即十精太乙来朝。
太乙虽遇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如司天不在此宫,虽居中室之十精太乙不来朝也。中室如太乙得位,六气同司,即下位十精太乙称臣来朝,有日时各随南北正也。太乙至司天中室,又至得王之时,即下位十精来朝,如南正司天,即司天逆至,南地来朝,其退即退也。如北正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来朝,其退逆退也。
四维阴位配司天,逆从之数,会合其宜。
阴支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不以先后之数,如见司天六气,在此阴宫支太乙,此中室即十精来朝。亦后南北顺逆之数而朝也。十精太乙,乃天皇,二帝,符三,天时四,尊五,飞鸟六,五行七,精日八,五风九,三风十。日数又云:下八风,此太精太乙也。
一天蓬室。太乙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也。所至司天之宫,又至将王之时节,冬至坎卦,位合一宫。如北正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冬至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之时至也。朝罢,即次时而退,盖顺至即逆退也。如南正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冬至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盖逆至而顺退也。当知所以避之,如吐、下、针、砭、艾,人之类又犯顺即病深,犯逆即病死也。
三天冲室。太乙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司天之宫,又至将王之时,于春分震卦,位合三宫。如北正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春分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盖顺至则逆退也。如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春分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盖逆至则顺退也。
五天禽室至中宫。即侍与天内宫。太乙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司天之宫,又至得王之时于立秋坤卦,位合五宫。如北政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立秋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即逆退也。如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立秋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则顺退也。
七天柱室。太乙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司天之宫,又至得王之时,即秋分兑卦位,合七宫。如北政司天,即十精太乙顺至,面南而朝于秋分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即逆退也。如南正司天,即十精太乙逆至,面北而朝于秋分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则顺退也。
九天英室。太乙后阳支阳数至阳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司天之宫,又得至王之时,即夏至离卦位,合九宫。如北正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夏至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即逆退也。如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夏至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则顺退也。
次四维宫,即偶数阴支会乾、艮、巽、坤四宫也。丑、亥、酉、未、巳、卯皆阴支,而二、四、六、八皆隅数,即宫逆而太乙逆,看得何支何数而入天心、天内、天任、天辅之四宫室也。
二天内室。太一从阳支阳数至阳宫,同次五天禽作阳宫也。令会阴支阴数,或次数二,即作阴也。又会司天至此室,又至得王之时,即主立秋坤卦,位合二宫。如北政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立秋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即逆退也。如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立秋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则顺退也。人犯顺者病,逆者死也。
四天辅室。太乙从阴支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司天之宫,又至得王之时,即立夏巽卦位,合四宫。如北政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立夏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即逆退也。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会于立夏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即顺退也。
六天心室。太乙从阴支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司天之宫,又得王之时,即立冬乾卦,位合六宫。如北政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立冬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即逆退也。如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立冬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则顺退也。
八天任室。太乙从阴支阴数至阴宫,而直入中室。所至如司天之宫,又至得王之时,即立春艮卦,位合八宫。如北正司天,即十精顺至,面南而朝于立春前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顺至则逆退也。如南政司天,即十精逆至,面北而朝于立春后五日中,时甲子与年同之时至也。朝罢次时而退,逆至则顺退也。
已上各随南北正,皆奉天而朝。如顺至即天皇为首,八风为尾。逆至八风为首,天皇为尾。顺者吉,逆者凶。以为十精之中,只有八风太一犯者,令人死也。故逆至先以八风为首而顺退,顺至即先以天皇为首而逆退。故犯天皇者为病转。犯八风者为死也。
求天乙游司天下临灾化不应法
厥阴司天,风行于上,木气之胜也,天内室作下临宫。
不取其对宫,即以取胜宫受刑者,作下临宫,加五福君基右天乙室,以大减半。地一在此宫,减少年之灾。即脾病微,倮虫不天化,炁小亏,雨湿微冷,生炁少胜,风化不酷。假令中见金运返入天柱室,即木并不减。
少阴司天,热行于上,火气之胜也,天柱室作下临宫。
司天气胜,火气临胜之宫,司天位也。如五福在天柱室,而变灾为福,及君居天一至此,灾减半,即炁藏受病,甲虫无殃,收气少亏,长气弗盛,热化大行。假令中见水运,及入天蓬宫,即火不盛也。少阳相火同。
太阴司天,湿行于上,土气之胜也,天蓬室作下临宫。
司天气胜,土气临水也。所胜之宫,天蓬室也。如五福君民基至此室,灾减半,直符土右盛,至此亦然。即肾藏减病,鳞虫小困,藏气无亏,北气减盛而化水胜。假令木运入天冲,即土气不胜也。
阳明司天,燥行于上,金气之胜也,天冲室作下临宫。
司天气胜,金归木所胜之宫,天冲室也。五福君基、民基、太乙、在天室者,灾并减半,肝藏病减,毛虫不危,生气乃萎,双气不杀,燥极而湿。假令中见火运,及入天英室,即金气不盛也。
太阳司天,寒行于上,水气之胜也,天英室作下临宫。
司天气盛,水气临火所临之宫,天英室也。五福君基至此室亦然。即心藏病减,倮虫设育,长气不亏,藏气不盛,凛冽不酷。假令中见土运及天英室,即水不盛也。
已上所列下临宫,皆各有太乙所至,其灾减半,更有五运不及,五灾宫岁。如木下不及三宫,金行胜也;火不及灾九宫,水行胜也;土不及灾五宫,木行胜也;金不及灾七宫,火行胜也;水不及灾一宫,土行胜也。此五灾宫皆应以五福太一到本宫,即变灾为福也,止此。
求六气升降法
凡岁交者,即以每岁大寒日,取四六天数。应漏刻者,即气交者,刻也。此时乃终气尽而初气始,故终而复始也。气交者,即是天地二气升降也。天有二气正司天地,有二气升降也。
位六合相用事,假令甲子年,即太阴雨土升天为左间气,太阳寒水降而入地为右间气,此二气升降,白炁交也。
太阴即去岁在泉左间,今岁出地升天也。太阳即去岁在天为右间,今岁下天而入地,故名二气交而升降也。少阴即去岁升天为左间,今岁迁正为司天也。阳明即少阴即去岁升天为左间,今岁迁正为在泉也。以名天地二气正司也。厥阴去岁迁正为司天,今岁退位为右间气。少阳去岁迁正为在泉,今岁退位为左间气也。
退而左右即先至此,迁正后退位为左间气住。六气者,即三气在地一升而在天,三年、四年复降也。一降而入地,三年、四年复升也。于是天地升而复降,降而复升,升降往来,无时休息。今立此一法,即诸升降皆如此。所谓天地六气者,当升而不得升,有当降而不得降者;有当迁正而不得迁正者,有当退位而不得退位者。如此即天地不化,民病有异而失常政也。故天地化令之气,四时寒暑燥湿风雨,皆失常令。是故司天有高下顺逆,有太过不及平气,有主室胜司天,司天胜主室,有司天、维宫、间气任正宫、间气、维宫,此法各各不同,故化应之会,民病有异而失常政也。
于是六气有升必降,有降必升,升降往来,终而复始,无有休息。气交之中,人所居也。气交所以不得升者,一天室上刑之故,炁在下而不得上升也。如土欲升,上见天冲室;火欲升,上见天蓬室;水欲升,上见天内室;金欲升,上见天英室;木欲升上见天柱室。主胜与司天不相得,故炁不能升也。久而不升,即伏郁气而化成民病也。不降必如此矣。
一司天复而布政而再治天,即布政之司与胜气相刑。
土欲升而上见厥阴布政;君相二欲升,上见太阳布政;木欲升,上见阳明布政,即天退而太阳布政也。其降不过计室布政,亦如然也。
一中见运胜之故不得升也,其降亦然。土运升,中见木运真降,亦无五行六气,皆如此而见也。
所胜者,皆不得升降也。金欲降,中见木运。六气之降皆类此,即六伏而不得升降者,皆有郁气,各各不同。是故土被木伏之,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而湿化成病,民风渐偏痹不随,胀满。久而复郁,即黄埃化疫,民病夭亡,水肿肢胕,黄胆满。令弗布雨化乃微。
火被水伏之,即清寒复作,令生旦暮,民病伏内在内,烦心惊悸,寒热间作。久而郁燠,志气膜翳,化成湿厉,伏热内烦,痹而生厥,其则血溢。
金被火伏之,即生而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咳血。湿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腹满,悲伤寒热,鼽嚏嗌干,毛折皮肤燥。
木被金伏之,即清生风少,肃杀于春,霜露复降,草木乃萎。民病瘟疫,早发咽干,肋肠肢痛。久而伏郁,大风摧拉折残。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
水被土伏之,湿雨热蒸,寒生而间。民病注下,食不化。久而伏郁,寒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藏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酸疼,烦而后厥。
所谓司天不得迁正。天过交司之日,而去岁司天太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