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就会被后人被权势意味指示,或趣味改像指示毁损无余,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去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关侦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梁思成心目中的东方古国建筑艺术特性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菱形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等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林徽因:“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令人沮丧的是,在所谓的和世界接轨的口号下,我们自己国家独特的原创艺术正在被践踏。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采访的最后林徽因说:在中国,一个女孩的价值最多体现在家庭中,我崇敬这里的民主精神”。
每次读到梁老的这篇《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史》都万分感慨,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与其说为什么研究建筑,不如说为什么研究中医?为什么研究中国绘画?为什么研究国学?为什么研究日唐文化?为什么研究茶道、剑术、插画、服饰、语言、书籍?为什么研究西方美术?等等等等。西方逻辑将其称作“不破不立”,而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叫做“破执”,也就是去除那些“小巷思维””先入为主”的意志和语境联想。这是未来困扰我们前行的最大阻碍,同时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和未来的一场“私人恩怨”。
圆形头像图片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