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的阴阳之道2

今天和各位老师及同修分享我对阴阳五行的认识。一说到五行可能大家都会说金木水火土或木火土金水。金木水火土的说法来自河图对化,木火土金水的说法来自五行相生。可什么是木?什么是火?什么是金?什么又是水?它们有什么关联,又有何不同呢?自学了两年多中医竟然找不到合理的答案,最后看了彭子益的书结合之前的易经内经知识,终于认识到了五行原来很简单。
 
五行当中的任意一行,比如木,都是阴阳所化生的阶段。阴多阳少的时候,能量就会从内到外想要出来却发不出来,大家把它当作一种象去理解。比如我们小时候,是不是有无数天马行空的梦想,而当时处在懵懂阶段,大人和老师往往会反对我们,导致大多数人都走了青春叛逆期呢?

其实这就是木气阶段了,而金气就是和木正好相反的状态。从上到下是局部的状态,而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却是整体的认知。比如我们看雨从天上降落到大地是从上而下,但如果从月球上面甚至更远的距离看,雨却是从外到内降落了。这样就有了五种不同的阴阳运化状态。

图片[1]-五行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而五行最终也就是阴阳开合升降比例多少的层次。升降之中就是中气,是推动当下此时此刻的动力,升降的动力足那么每一种运化状态就会产生荣卫,而这种运化状态也就会流溢到外层体表之中,我们称这种保护人体机能的能量叫做“荣卫”。可见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是荣卫之母,所以五脏六腑升降出入中过盛的部分用来护卫我们的身体,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抵抗力”,就好比地球的大气层抵抗宇宙外来侵略一样。

图片[2]-五行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明白了这个对解开《伤寒论》的很多细节有巨大帮助,比如桂枝汤,柴胡汤,桂枝芍药,柴胡黄芩,都是从内到外和从外而内的调整,这种恢复开合扫除障碍的配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认识,而姜枣草就构成了推动升降出入的原动力,不论是什么方子仲景都在兼顾着中轴脾胃之气,而脾胃之气中就是中气,是推动木,推动火,推动水的原始能力。

如桂枝加桂到底什么意思,桂枝从内到外,芍药从外而内,而从内到外的力量不足,这时候有可能是胸闷的,心阳不足,血压升高的,心悸,水气凌心的等等,桂枝就是加强了这种从内到外的能量,通过恢复自己的能力来达到和芍药的差距,有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从开始的桂枝汤桂芍等比,到桂枝加桂,桂枝去芍就能够看出仲景调整的是阴阳的比例。

很少有人想明白什么是阴什么又是阳?从上文中不难理解,阴阳就是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的状态。这种状态不能正常工作了就需要用各种方式去帮助它恢复,而草药是其中一种方式。这种开合实际就是一种状态在不同时刻的变化。中医的草药、针和灸、推拿、点穴、气功、武术其实都是在调节这个频率的状态。

图片[3]-五行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大家都知道的“一气周流”即共振。复杂的时候我们需要简单看,简单的时候我们需要深化细节的认知。这是近两年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心得体会,从有形的物质上升到能量的开合状态,很多老师也许会说这有啥谁都明白,也许自己真的有些笨,用了好多时间才领悟出来。以后如果有可能,我慢慢说它和伤寒之间的联系,调整木气的开合就是调整肝胆、经络以及全息共振中属于“木”的所有状态。所以古人形容木为“甲木”“乙木”而不直接说木就是由肝胆组成的,有时间我来分享全息胚和人体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种天地、刚柔、内外、上下、表里、水火、气血等词汇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断过,我们都习惯了为了学习名称而解释经典,而忽略了名称与名词之间本有的联系,以至于习惯化用名词解释名词来“以经解经”,最后发现经典只有一个,而注解却越来越多,却不见得脉络清晰。而这种可大可小、升降出入的状态不正是“太极”的“太”字本意吗?古人理解为天地万物参同而契,我们近代称作为全息和共振。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