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万物卷三总论-善米](https://shanmi.online/wp-content/uploads/2025/02/万物卷三总论.png)
《淮南子》泰族训篇:草木之性,洪者为本,而杀者为末。洪者洚水也,洚水者洪水也,洪者大也。充实有光辉谓大。故草木之光辉在本。《说文解字》:人者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果实之心亦谓之人,能复生艸木而成果实。从草木与人之势来看,草木之本在下,而人之势在上。草木如同草木之根,人如同草木之果。
鸟兽与人共同组成这颗硕大的果实,人为大地上不部之果,鸟兽为大地下部之果。上部之性化为善,下部之性化为恶。观人之形整体如丨,其势整体向上。观鸟兽之形整体如曲,其势整体向下。人和禽兽的头部,就象有一根无形的绳索再向上牵引一样。二者的区别在于,人的拉力极大,禽兽的拉力极小。
向上拉力持久稳定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的智慧。向下拉力持久稳定的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禽兽的尾巴。当向上之力弱时,向上之善就会转化为向下之恶。性恶在整体向下的同时,还会受到大地阴性的阻力,会使得原本向下的力量,出现向四方分离之势。分离的程度不同,也会有相应的名称与之对应。
善未落入大地层次前,如同艸木之果实,其最内层之性合乎道,道之外层合乎德,德之外层合乎性,性之外层合乎美。性接近德称为帝,性合乎性称为王,性合乎美称为皇。帝与王即大地之上有德与善之主。
善进入大地层次后,性接近丨称为真人,真人之外称为圣人,真人与圣人之间称为至人,圣人之外称为君子,君子之外称为庸人。真人之性合乎道,圣人之性合乎德,至人之性合乎道德之间,君子之性合乎性,庸人之性合乎情。然后情的层次又分四类。
庸人之上称为士人,士人之上称为贤人,庸人之下称为小人。庸人与小人之间称为庶人,庶人之外称为野人,野人之外称为禽兽。其中野人是人与禽兽之间的边界。为让众民之善心不离,先王才会设立众多名号来度量人心。所以《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