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盆小米粥煮熟的过程还真不容易,核心要点是:水不能太多,火不能太大,快煮熟时要勤于搅拌。水不能太多,就好比肾中先天之水一样,太多了阳气就代谢运化吃力。火不能太大,就好比肾中命门之火一样,太大了会灼伤阴气。人体的先天之水通过物质载体和能量输送到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体先天肾脏是阴阳同体的存在,能量需要有物质作为载体。在内经中三焦被称为水道,而在难经中却成了命门之火,其实都是先天能量两种途径啦,都是通过河流这个载体来释放能量。所以内经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讲“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全身能量的分配是依靠冲脉把肾中的能量通过水道为载体引到全身,因为在刚刚出来时压力冲击很大,故称之为冲脉。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与任督脉同起胞宫(先天之气种子的发芽地),同时人体还有四海,有髓海应水之气,有血海应木之气,有气海应金之气,有水谷之海应土之气。这四种海洋全部都是先天能量通过肾间动气,利用三焦来完成全身输布的。
感悟水火:之所以从下而上,是因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北方属于水的缘故。
感悟冲脉:从下向上拨动勺子时实际上是冲脉在发挥力量。它从下面肾水之中而发出来,而拨动勺子时开始的力量较大,通过对力量的掌控,越是到了后面越是平稳了许多。
感悟命火:锅下面小火不能开的很大,正符合人体阴平阳密的特征,所以熬粥都是小火慢慢熬。这股小火是从开始到结束全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伴随这股火种的能量从下焦温煦中焦,最后升腾到上焦,全锅的米粥就被一点一点煮熟了。
感悟水土:勺子推动和锅下火的关系,勺子是后天力量,锅下火是先天力量。因为勺子是外来补充的力量,而火是和米粥配套的系统,就像吃进去的食物提供后天补充一样,而先天精华是父母给予的。
感悟魂魄:随神往来者就是勺子推动米粥从下向上的过程,这股推动它的无形力量就是魂,这股有形状态就是木气。并精出入者就是勺子推动米粥的同时,旁边液体同时向下滚动,形成了一上一下的动势,而这股向下力量的无形动能就是魄了,这股有形的状态就是金气。
感悟气血:向上的就是上的,向下的就是向外的。看到勺子在波动米粥向上的同时,周围的米粥等量向下流通,通过这个阴阳一升一降量的对等可以知道,它是平衡的。设想一下脏腑以外的使者,气血,是不是也是一升一降左右平均的升降不息呢?所以《内经》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感悟河道:当推动勺子时,心里如果不静,勺子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偏移,假设向左整体一点点偏移,那么说明任脉为病,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左侧只有某一个局部向左偏移,那么说明左侧脏腑热。千年黄河易改道,百岁太渊左右滚,就是这句精准的形容,正是人体历经沧桑后,血管内部出现堆积集聚郁(淤)堵、偏离轨道的天人相应状态。这种在锅中看似轻微的偏移,到了人体后往往是日积月累的岁月痕迹。
补充:煮粥时容易注意到的是勺子在锅里引发的米粥波动,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勺子从锅中出来后,再次回到米粥中的过程呢?是不是从天空也飞跃了一道无形的弧线?刚刚继续做粥想到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