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

图片[1]-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古琴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池水呢?这个问题很关键,首先“池水”的七个名字是在琴背面和内部的,很显然这些水是藏起来的,演奏时这些水的部件见不到。你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是不是看不到?大地蒸腾的地下水是不是也见不到?因为它封藏在里边,但看得见的热腾腾的水蒸气呢,本是来源于这些水的。古琴下那么多池水都是凹陷的造型,凹的造型就说明可以积水的,这就是池水(声池、承露、轸池、龙池、足池、凤沼、韵沼)的由来。

图片[2]-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当把琴背面朝天时就能看到凹陷造型了,这个叫类象,琴弦是看得见的流水,而池水是看不见的流水。古人怕后人看不懂这个道理,还特意把这些名字都加上了“水”字旁,“弦”这个字就是证明了。

图片[3]-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琴弦似水)

我们弹每一根弦的时候,是不是每根弦都像在射箭一样?先压下去然后反弹上去,形成了左右摇摆上下震荡,那弹琴是不是就像弓箭连射的状态?这种动态的震动就像流水一样,大自然中水的形态就是这样产生的,可见一曲高山流水能成为名曲绝非偶然。其实古人在说,当听到琴弦发出优美音色时只是表面现象,它背后还有更大的源泉,这种根本的能量用肉眼是见不到的。

图片[4]-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因为这些池水都设计在背面呀!当我们转换一下视角才能惊奇的发现,它是积水成海。农村的积水池是不是这个样子?其实大自然中的象都是再次证明了这些道理。

图片[5]-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水流)

图片[6]-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水池)

那么水池的口为什么那么小呢?因为这些根本需要保护起来不让它漏掉,但若没有这个口又不能把天上的雨水收集进来啊!这个设计是对天地自然真理冥思苦想了多久后的结果呢?

图片[7]-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抱朴守一)

看古琴的正面是不是就像毛笔字楷体“一”的象?这个是道生的“一”呀,在弹琴时就好像在抱住这个“一”一样。这个就是古人讲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能够几千年不更改设计的古琴就是如此,因为这个背后一直有道的存在。

图片[8]-古琴中的阴阳之道2-善米

最后总结一下古琴的整体造型,从侧面看这是不是在天地之间的水循环?从顶视图看是不是像一团火焰?从正面看是不是像抱朴守一?继续归纳,发现这三者的关系是:天地之上有神明,神明之上有宇宙自然的大道,这个太神奇了!真的要各个角度视角都去领悟,才能把这些点穿成一条线。最后发现这些背后讲的竟然都是同一个东西,不由得发出感慨,这也太巧合了吧,但巧合的现象为什么在不同器物上连续发生……这些贯穿众多器物的神奇统一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