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笙中的阴阳之道

图片[1]-古笙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用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但说到它的来历,这背后有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候气”,古人在测量一年太阳运行的周期时空节点过程中发现的声音现象。从而把一年分成了十二个月,每个月又分为上下半月,上半月称之为“气”,下半个月称之为“节”,也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每一个节气对应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所需要的时间。

古代的候气实验是这样的:建一所特殊的上圆下方、有三重墙的密室,外墙门朝南、中墙门朝北、内层门又朝南,人要像走迷宫似的才能走到最里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室外流动空气的干扰。另外,各墙所有的缝隙都要堵死抹实,内层的墙、天花板还要铺上缇幔——一种不透气的厚布,因此这间屋子被称作“缇室”。取12根律管埋在内室地下(律管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口与地面平齐(有的时代也有斜放在案桌上的)。

图片[2]-古笙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这些律管最长的9寸,最短的4.5寸,按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音律排列,十二音律相当于今天的七度音按半音阶排列,即C、#C、D、#D、E、#E、F、G、#G、A、#A、B。律管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12根律管需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的方位分别埋好,代表十二个月。然后在管腔内填充葭莩灰(芦苇茎中薄膜烧成的灰),最后把管口用芦苇膜虚虚的盖住,实验装置即安放完毕。接下来是等候每月中气的到来,因此这项工作叫“候气”。

图片[3]-古笙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据说,到了冬至日交节的时刻,其中最长的9寸黄钟律管中的灰,就会在地气的作用下冲破芦苇膜喷出来。以后每到一个中气交节时刻,对应的律管就会发生同样的现象,12个中气过完,12支律管也顺次飞一次灰。明白了这套实验装置和程序,对前引诗句中的“三重”“缇室”“吹葭”“伶管”“地中葭管”就好理解了。有时候,还要在管口再覆盖一片薄纱,律管的气把葭灰冲出时,会把那片薄纱也吹起:“縠管灰飞尽,金胥刻漏长。欢情与和气,并入万年觞。”

律管飞灰其实是千古之谜,十二个方位在节和气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每个节和气发出的位置也不一样,是顺时针的123456789….转动,说明天地在一年当中的不同时间节点能量分配不同,声音一出来时天地的节点就在转动变化,十二个月就这样的出来了,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实际模型的,那每个月份出来的声音就是古代讲的六律了。六律分阴阳,其中六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阴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同样在人身体也是有六律的,那就是十二经络。《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所以古代的音乐都是天道的声音,换句话说演奏出来的六律都是以大自然中实际声音为基本单位。一年中十二个阴阳节点演奏出来了基本单音,这十二个音符不能变,它和个人喜欢不喜欢没有关系,让众生可以生欢喜的声音一定是大自然的原声。由于这十二个音符是大地发出的声音,所以称之为“地支”。

同时还有天的五音“宫、商、角、徵、羽”,称之为“天干”。这十二个大地之音和五个天之音合起来,就是天地之气演奏的基本音了,大地的十二音上升,天的五音下降,形成了一个天地循环 ,这也就是黄帝内经里五运六气的模型。声音就像是时钟到点 “报钟”,公鸡到点打鸣一样,代表的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能量状态的改变。但不论怎样表达都在告诉人们,未来的状态其实都是可以提前预知的,所以声音最初是天地之气在“打鸣”,是能量在交融当中震荡出现的一种状态,但这种能量一个是有形的碰撞,一个是无行的碰撞,所以最原始的理解可能和现在的认识差距太大了。

图片[4]-古笙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笙从汉代就有了,这个乐器来源于律管飞灰,是古人测量地气的一种仪器。三国时期黄忠的名字,就是从这个乐器当中的最重要一根而来。这是古人测量天地之气的工具,后来这个工具被制成了排萧,西方人学走了这个东西发明了风琴,成为在教堂诵经时演奏用的神圣乐器。笙这一圈圆圆的代表了二十四节气的声音,人吹奏时的气息是从肺的呼吸吐纳来的,而肺在人体就主治节,主管二十四节气。笙暗含了天人相应,我们演奏笙时相当于把一年的天地之音都模拟了一遍。

这个乐器在唐宋时期有所演化,笙的每一根竹子单独分开,横吹的就成了现在的笛子,竖吹的就成了现在的萧。每一根竹子虽然分开了,但为了模拟天地之气在一根竹子中的循环,就在这个竹管中开了洞。因此每一根当中又可以分五行,无穷尽的细分下去,笛和萧就由此诞生了。这就是先祖的智慧所在,在一件演奏乐器中也要模拟天地阴阳的状态走势,它让每个月的候气真正走向了千万家的“节气”中。感恩古人用与天地四时同频共振的教具,将这么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的融入生活。当我们从心聆听笙时,你可听到每一个音律中都有天地之气的共鸣呢?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