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中的阴阳之道

图片[1]-毛笔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一说到毛笔,大家一定会想到书法,写大字,文人墨客这些词汇。这些对于今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天天追逐高科技电子输入的今天,提笔忘字已不是新鲜事儿,那么在古人眼里究竟对书写有什么认知呢?一件书写文字的工具同样是几千年造型毫无改变,这在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小马觉得它背后一定也隐藏了很大的秘密,下面小马就试着用所学的东西来分析一下吧。

图片[2]-毛笔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当悬腕垂笔的时候,会发现毛笔的形状像一团小火苗垂直向下蔓延,仿佛一团火在向下降落一样。前面文章提到过,阳气要藏在内部是为顺,而阴气要借助阳气生发到外面是为常。所以《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在大自然中的象呢,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的:“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图片[3]-毛笔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通过《古琴中的阴阳之道》已经知道,火焰所代表的重大意义其实是神明的化身,所以毛笔的火焰形状也是这个道理,它代表的是当下操纵毛笔为人的神灵所主。这时看到的毛笔这团火焰下降到哪里呢?没错,是向大地的水洋之中,这个大地之水其实就是墨汁。黑色墨汁对应北方为玄武是水的代表,写字时墨汁用水为载体,颜色和物质同时都代表了水。毛笔的外形形似一团火焰,火象为阳,用动物的毛发制作的笔心呢,色白为阳,颜色和形象同时又都代表了火。

图片[4]-毛笔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最后看看笔杆的玄机。最早的毛笔都是用竹子做成的,而竹子是“气节”的化身,它的中心是空的,颜色是黄色的。当我手持毛笔写字时会发现,这根黄色的竹竿其实是不能左右倾斜的,这就好像在天空中的北极星,尽管别的星系都在运转,可相对于地球来说它永远是不动的。所以古人说的“斗转星移”的斗其实就是说的北极星。从顶视图看笔杆会惊奇的发现,在写字时和北极星一样,它是中心的一点,永远不左移也不右倾,这个黄色的终点不正是“中土”吗?所以《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图片[5]-毛笔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总结一下在一根毛笔上发生的奇迹吧。从天地角度的云降为雨地升为云,我们看到了一根毛笔在点落水墨中的水火交济。而天地之间是中气的轮转,这个需要转换视角,从正视图转换到顶视图,这时候看到笔杆成了中心的一点,写字时它是不偏不倚的状态。最后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谁让毛笔动起来的呢?是人的“神明”啊!天地之道之上还有神明的存在,在这根毛笔上通过书写的文字就体现了一个人当下的神明状态。

图片[6]-毛笔中的阴阳之道-善米

所以书法就像古人发明的“心电图”。我们心里想的都可以在纸张上完整的书写出来,因为真正支配人体行动的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而是每个人的神明,老话讲“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创造了毛笔的道具,其中水墨聚精,竹节行气,文字传神。似乎是在告诉后人,这些最高的智慧学问不是空虚漫无边际的,它就在每个文人墨客的身边,是古代聊天通讯交际的重要工具,向后人证明了它是那样的真实不虚。

圆形头像图片
用户头像
写在后面
《阴阳之道》是一本记录刻下灵感的书,本书记录了马征在2017年-2018年和他朋友们的相关聊天内容。由于信息量过多,每天都来不及整理和校队,只能将重要的内容信息记录下来。所以文中可能有断句错误、白话字和错别字,请见谅。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