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看到的世界比我们更复杂|学生、马征|2024.07.11

马征:[文件] 《性情卷1-12篇》.docx,这里面的细节非常多,名词之间层层相扣。全部理解后就知道,这些图为什么这样画了。它们的本质都来自于“六理”和“六美”。只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各自所代表的名称和寓意各不相同。

学生:学经典的受益是点滴的改变。心态的变化,吸引来很多外界的变化,世界是心的倒影,也渐渐明白了“卜”字的本质,和占卜的本质,化解唯有心法。

马征:你其实只是学到了非常表面的东西。首先,之前这些论文从来没有讲过“卜”,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内容。其次“心态的变化,吸引来很多外界的变化”这里面包含了几十个层次,这些层次每一个之间的变化,我都用了大量原文和文字做说明,你需要的是学习具体每个层次之间的微妙变化,而不是像领导一样的总结性发言。

我之所以还要这样拿起放大镜来解刨,是因为我想把这些逻辑思维推理的过程全部展现出来,之前不止一次说过,讲的这些结果根本就不重要。如果只把我最后的结论拿去用,看起来一步登天遥遥领先了,但实际这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要学会逻辑推理过程,为什么古人讲一个结论,会用如此庞大的且精密的叙事方式,而不是直接就把结论告诉你。每个时间节点都有十分复杂的名称与之相对应。

之所以会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和人力,是因为古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比我们后人更复杂,它不能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来概括出来。这里面有两种逻辑表达的方法:一个是描述事实,另一个是描述看法。描述事实是指的各种“名词”的定义,比如“道”的定义,“德”的定义,“仁义”的定义,“仁义”的定义,“善恶”的定义,“五常”的定义,“性情”的定义等。万事万物先“正名”然后才能立。

学生:中间细节就是太细微了,无法一点点说明,不得不“总结发言”。确实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每天学习完都没有像过去那么感慨。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